公开拍卖赝品是欺诈行为吗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纠纷 > 买卖合同纠纷法律知识

公开拍卖赝品是欺诈行为吗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5-01-29

 
57361
在一些拍卖会上,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物品,有些人通过拍卖会拍卖到的物品可能是赝品,那么公开拍卖赝品是欺诈行为吗,关于公开拍卖赝品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面,为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关于公开拍卖赝品的法律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拍卖会买到赝品的法律处理方式

案件背景

孙先生在2007年11月4日参加了被告某拍卖公司举办的拍卖会,并以12万元的竞拍价格成功获得了编号为176的拍品,名为《白云红树山庄》的画作,作者为白*石。然而,到了2008年6月,孙先生与该作家之子白某结识后,得知该作品为赝品。因此,孙先生将拍卖公司告上法庭,指控其未告知瑕疵并误导原告。

原告主张

孙先生认为,被告拍卖公司未告知拍品的瑕疵,并且误导了原告,导致原告相信拍品的真实性并参与竞拍。因此,孙先生请求法院判决撤销原、被告之间的拍卖合同关系,并要求被告返还竞拍佣金1.2万元、拍卖款12万元以及利息13.2万元。

被告辩称

被告拍卖公司辩称,原告在2008年6月通过画家之子的确认得知拍品为赝品,但画家之子并非国家专业权威鉴定机构,其言论不具备法律效力。此外,拍卖法规定拍卖人无需对拍品的真伪和品质承担担保责任,只有在拍卖前声明无法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品质时,才需要承担瑕疵担保责任。被告拍卖公司未与原告签订担保协议,也未向原告收取担保费,因此无法为原告提供担保。此外,被告从未同意为原告调换其他画作,并且原告也无法证明其提交给法院的画作即为拍卖公司当时拍卖的作品。

法院判决

法院经审理认为,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原告对本次拍卖交易的程序没有异议,但未能充分举证证明诉争拍品为赝品。由于被告的拍卖展示程序已经有效保障了原告在竞买前有权充分了解拍品的真实状况,因此,在知晓免责声明的情况下,原告自主作出竞买选择就应该承担艺术品拍卖所特有的正常交易风险。因此,法院最终判决驳回了原告孙先生的诉讼请求。

延伸阅读
  1. 卖高仿不满5万的处罚标准
  2. 什么是合同诈骗
  3. 商家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可以要求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吗
  4. 消费者权益法惩罚性赔偿有哪些
  5.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

合同纠纷热门知识

  1. 军人是否可以办理出境旅游
  2. 旅游团带的购物点卖假货还必须买算强制消费吗
  3. 哪个部门制定旅游应急预案
  4. 抵押合同范本
  5. 买卖土地合同范本
  6. 用什么方法检测企业是否存在风险
  7. 半年房屋租赁怎么摊销
合同纠纷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