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2-27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52条的规定,合同在以下情况下被认定为无效:
根据《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8条的规定,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而胁迫是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相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当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合同时,只有当该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时,才会被认定为无效。
恶意串通是指当事人为实现某种目的,串通一气,共同实施订方合同的民事行为,造成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损害的违法行为。恶意串通所订立的合同应满足以下要件:当事人在主观上具有恶意性,即明知或者知其行为会造成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损害,而故意为之;当事人之间具有串通性,即相互串连、勾通,使当事人之间在行为的动机、目的、行为以及行为的结果上达成一致,使共同的目的得到实现;双方当事人串通实施的行为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恶意串通所订立的合同是绝对无效的,其处理原则不同于一般的绝对无效合同。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也称为隐匿行为,是指当事人通过实施合法的行为来掩盖其真实的非法目的,或者实施的行为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在内容上是非法的行为。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而订立的合同应满足以下要件:当事人所要达到的真实目的或者其手段必须是法律或者行政法规所禁止的;合同的当事人具有规避法律的故意;当事人为规避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采用了合法的形式对非法目的进行了掩盖。
当合同明显地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尽管法律和行政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仍可以适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条款确认合同无效。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是指当事人在订约目的、订约内容都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根据《合同法解释》第4条的规定,确认合同无效时,应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只要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就会被认定为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