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5-02-05
合同的标的是合同性质和缔约目的的核心内容,类似于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在起草合同时,应单独明确合同标的,以便清楚了解合同的大致内容。
从法律角度来看,通过“合同标的”条款可以更好地确定合同的性质。对于合同标的的描述,必须准确、简明、清晰,避免含糊不清。例如,如果合同标的是货物买卖,必须明确写明货物的名称、品牌、计量单位和价格,而不能只写“购买沙子一车”等模糊描述。如果合同标的是提供服务,必须明确写明服务的质量、标准或效果要求,而不能只写“按照行业的通常标准提供服务或达到行业通常的服务标准要求”等描述。否则,一旦发生纠纷,往往会导致“合同约定不明”的情况。
合同双方围绕缔约目的设定的履行方式和操作流程是实现合同标的的关键。不同性质和类型的合同在履行方式上有所不同,例如采购合同的货物转移、工程施工合同的进度施工、技术开发合同的知识产权转移、安装合同的设备交付使用等。然而,各类合同的履行也有一些共同之处,包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标的完成(运输)方式、保险、付款方式、质量保证等。这些内容的设定必须结合组织的实际情况进行,例如期限必须与相关项目紧密配合,地点设置必须遵循便利原则,付款应以促进标的完成为目标,质保期和质保金必须合理有效。
除了合同主体、标的、技术标准等重要合同内容外,有些合同内容很容易被忽视,甚至在合同中完全没有体现。例如不可抗力、合同保密、技术开发、质量保证等。实际上,从合同履行的可行性角度来看,这些内容也非常重要。例如,在工程建设合同中,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概率非常高,而对于因此产生的损失的承担需要严格界定,但又没有相关统一标准,容易引发纠纷。因此,对这些内容进行周密的预计和详细的规定是提高合同可行性的必要措施。同样,合同保密、质量保证、技术开发等内容虽然与合同标的没有直接联系,但却违反了缔约目的,需要从缔约目的和后期利益的角度重视和完善相关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