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8-26
无效合同作为私法行为,必须在公权许可的限度内实施。无效合同是国家公权干预的结果。根据法国法律,如果无法确定合同是否无效,可以认定为有效。只有当法律或行政法规明确规定合同违反某强制性规定无效时,合同才能被认定为无效。对于已经成立的合同,只要合同中不存在阻碍合法有效的法定事由,该合同就应该被认定为有效。这样既统一了合同效力认定的标准,也尊重了合同当事人的意愿,同时也缩小了无效合同的范围,鼓励了交易。
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一般性规定的合同,不再被确认为无效。因为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往往掺杂着各部门、地方的利益,具有地方、部门保护主义的色彩。如果以此作为认定合同无效的依据,将会导致交易中禁例如林,民事活动中处处陷阱,行政干预无边,当事人寸步难行。但是,对于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颁布的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重大利益的行政规章中的强制性规定,应依照司法解释的规定,确认违反上述规定的合同无效。如果没有司法解释,应根据具体情况,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等理由确认合同无效。
要求他人作为或不作为的权利是实体法上的请求权。根据合同法理论和《合同法》的规定,在法院作出合同无效的认定之前,该合同应该是有效的。除非合同必然无效,法官一般推定合同有效。只有当当事人一方向法院提出认定合同无效的请求或主张时,法院才能确认合同无效。但如果合同损害了国家、集体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由于缺乏合同无效的请求权主体,法院允许主动认定其无效。法院不应主动认定和宣告合同无效,除非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社会公共利益。这样既尊重了当事人的意愿,也稳定了交易关系和鼓励了交易。
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当事人未主张合同无效,合同无效的确认是法官裁量的结果。鉴于合同的有效或无效对案件的处理有很大差异,法官在行使民事行为效力释明权时需要格外小心。除非明显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导致合同无效,法官应该不释明为宜。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认定合同无效是法官主观判断的结果,不同法院和法官之间对此的认识可能不同,可能导致案件处理结果不同。
有些强制性规范的违反可能会导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制裁,但不一定会承担民事责任。对此,法院可以建议行政机关处理而不必主动确认合同无效。只有当合同一方当事人违反了会影响其民事行为及责任的强制性规范时,法院才能对其作出相应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