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4-16
合同生效日期,又称为始期,是指合同发生效力的期限。该期限的作用是延缓合同效力的发生,合同在该期限到来之前,其效力处于停止状态,待期限到来时,合同的效力才发生。
有限期限是指合同的有效时间,一般从合同生效之日开始,到合同终止之时为止。
合同的有效期分为合同的生效和合同的终止。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若双方未约定生效时间,则一般认为是以合同签订之日起生效。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时合同成立。
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签订确认书,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成立之日即为生效时间。
若合同中未约定生效时间,但对合同的生效有附加条件的限制,则以该附加条件达成时为合同生效时间。
合同生效意味着双方当事人享有合同中约定的权利和承担合同中约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和解除合同。一旦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寻求法律保护。合同生效后,对合同当事人之外的第三人也具有法律约束力,第三人(包括单位、个人)均不得对合同当事人进行非法干涉,合同当事人对妨碍合同履行的第三人可以请求法院排除妨害。合同生效后,合同条款成为处理合同纠纷的重要依据。因此,合同成立是合同生效的前提条件,合同生效是当事人双方订立合同实现预期目标必然要追求的结果。
若未约定合同的终止时间,则判断合同是否终止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般意义上的合同终止时间通常为合同约定的合同义务履行完毕。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有确实的证据证明另一方无法履行或无法完整履行合同义务的,或对方当事人明确表示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可随时解除合同。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一方过失或故意造成合同无法履行的,另一方可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
因不可抗力使合同无法履行的,可终止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