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的类型有哪些,合同诈骗罪如何量刑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10-02
行骗者为了便于实施诈骗的目的,专门持伪造的或他人的身份证件,到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成立公司,然后,以公司名义招聘员工、培训员工,由员工进行诈骗,整个诈骗过程,真正的幕后策划人始终不露面。那么合同诈骗的类型有哪些,合同诈骗罪如何量刑?接下来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解答。
合同诈骗的类型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勾当
行骗者为了实施诈骗目的,持伪造的或他人的身份证件,到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成立公司。然后以公司名义招聘员工、培训员工,由员工进行诈骗。整个诈骗过程中,真正的幕后策划人始终不露面。因此,合同诈骗案件通常追究刑事责任的是公司的业务员或一般员工,而策划人逃避法律制裁。以合法公司名义行骗,减少行骗风险,增加行骗手段的隐蔽性。甚至公司连自己招聘的员工都骗,情节恶劣。
重操旧业者多屡骗不爽
行骗者多数是具有多次行骗劣迹的行家老手,一旦罪行被识破,马上闻风而逃。当他们认为风声不紧时,就会重操旧业。因为他们对行骗手段十分熟悉,所以很快可以成立诈骗组织,实施诈骗行为。为逃避法律惩罚,他们会吸取教训,得手后立即销声匿迹,给有关部门查办造成困难。
运用见证手法骗取信任
合同诈骗公证和律师见证形式,是流行的法律见证形式。行骗者容易抓住这种心理,从而体现其合作项目和合同的真实性。受骗者认为合作项目和合同受法律保护,若对方违约,可以通过法律程序保障自己的权利。这使得受骗者完全相信行骗者,被多次骗走财物,有时甚至连续被骗还毫无察觉。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方法通常在受骗者犹豫不决时使用,受骗者会信以为真而上当受骗。
冒用他人名义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伪造身份证、单位证明等证件,并善于伪装,虚张声势甚至假借他人资产以显示实力,对受害单位方主管人员进行行贿,以骗取其信任。
伪造担保票据非法获取
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虚假产权证明作担保实施合同诈骗。犯罪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伪造此类票据,足以乱真,或以非法手段获取,不易被察觉。
合同诈骗罪的量刑
根据《刑法》第224条的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