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撤销权的法定情形有哪些
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2-03
撤销权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权利,撤销权包括合同撤销权、债权人撤销权等,行使撤销权是需要满足一定条件的,而这些条件一般是指法律规定的情形,那么取得撤销权的法定情形有哪些?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取得撤销权的法定情形
1. 严重侵害赠与人或其近亲属
根据《合同法》第192条规定,赠与人可以行使撤销权的情形包括以下三个要件:(1) 受赠人故意侵害赠与人,而非过失导致的侵害行为;(2) 受赠人的侵害行为造成严重的侵害结果;(3) 受侵害人必须是赠与人或其近亲属,其他人不在此列。
2. 不履行抚养义务
根据《合同法》第192条规定,赠与人可以行使撤销权的情形包括以下三个要件:(1) 受赠人对赠与人负有抚养义务;(2) 受赠人未履行对赠与人的抚养义务;(3) 受赠人具备抚养能力。如果受赠人本身没有抚养能力,那么他不履行抚养义务属于客观不能,赠与人则无权撤销赠与。
3. 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在附义务赠与中,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所规定的义务,也是赠与人行使撤销权的法定事由。在附义务的赠与合同中,受赠人不履行所附义务已经构成单方面违约,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
4. 债务人放弃债权或低价转让财产
债务人放弃债权、无偿转让财产或以明显不合理价格转让财产的行为也可以触发撤销权的行使。无论债务人放弃的是合同债权还是不当得利的请求权、无因管理的偿还请求权、赔偿请求权或是物权,只要债务人放弃了有给付内容的债权,转让有价值的财产,都可以成为撤销的对象。债务人的放弃、无偿、低价转让是撤销权行使的主动条件,即债务人必须积极实施上述行为,才有必要行使撤销权。
5. 债务人以明显低价转让财产
在债务人以明显低价转让财产的行为时,要求受让人明知该行为可能损害出让人的债权人的利益。如果债务人以明显低价转让财产,要求受让人知道是必要条件,否则债权人无法主张撤销权。这是撤销权产生的被动因素,即被转让人方面的原因。
6. 债务人与第三人的无偿或低价行为
要求债务人放弃债权、无偿转让财产或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的行为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只有当债务人的行为侵害了债权人的利益,债权人才有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这是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客观条件。
如何行使合同撤销权
合同撤销权的行使必须是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起撤销权诉讼,而不能单方面直接行使。如果具备以下情形,撤销权将被消灭:(一) 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未行使撤销权;(二) 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在合同被撤销后,根据合同取得的财产应予以返还。如果无法返还或没有必要返还,应进行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则应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