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3-11-06
提-存是一项重要的民法制度,旨在消灭债务关系,当债务人由于债权人的原因无法交付合同标的物时,可以将该标的物交给提-存机关。提-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及时解决债务纠纷,平衡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冲突,以确保市场机制正常运行。提-存具有私法和公法的双重性质,应当符合特定条件,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从而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导致难以履行债务时,债务人可以选择将标的物提-存:
如果标的物不适合提-存,或者提-存费用过高,债务人可以依法拍卖或变卖标的物,将所得价款用于提-存。
当提-存人交付提-存标的物时,应同时提交提-存申请书。提-存申请书应包括提-存人的姓名(名称),提-存物的名称、种类、数量,以及债权人的姓名、住址等基本信息。此外,提-存人还应提交债务证据,以证明所提-存的物品确实是其所负债务的标的物;如果有法院或仲裁机构的裁决书,也应一并提供。这些文件的目的在于证明债务符合提-存的要件,以便提-存机关判断是否准予提-存。
提-存机关应在收到申请后的3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如果不予受理,公证处应告知申请人复议程序。提-存机关在审查中应确保提-存人具备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提-存的债务真实、合法。如果满足提-存的原因,提-存的标的物与合同标的物相符,且符合管辖规则,应予以准予提-存。提-存机关应验收提-存标的物并进行登记存档。对于无法提交给提-存机关的标的物,提-存机关应派人到现场进行实地验收。验收时,提-存申请人或其代理人应当在场,提-存机关的工作人员应制作验收笔录。该笔录应记录验收的时间、地点、方式、参与人员,物品的数量、种类、规格、价值,以及存放地点、保管环境等信息。验收笔录应提交提-存人核对,并由相关人员签字。对于难以验收的提-存标的物,提-存机关可以采取保全措施,并在笔录和证书中注明。对于已经验收的提-存标的物,应采取必要的保管措施,如封存、委托代管等。对于易腐烂、易燃、易爆等物品,提-存机关在保全措施后,可以由债务人拍卖或变卖,并提-存所得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