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9-05
关于借款合同是否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存在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借款合同是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合同;另一种观点认为不转移所有权,所有权仍属于出借人,借用人返还的只是借贷物的可替代物。实际上,借款是一种消费借贷,出借人并不是依据所有权要求返还货币和利息,而是依据债权要求返还货币和利息。因此,借款合同只能被视为一种转移所有权的合同。
借款合同是一种诺成合同,即在借、贷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时合同成立、生效。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经常具有互助性质,多为无息借贷。根据《合同法》第210条的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也就是说,贷款人与借款人就借贷达成合意后合同成立,自提供借款时合同生效。这里的提供借款并非合同的成立要件,而是合同的生效要件。对于实践合同,负担义务的一方实际上有反悔权,贷款人可以通过不交付借款来行使反悔权。当借款人有不能偿还债务的现实可能时,贷款人不必有不安抗辩权,其不提供借款即可保护自己。
借款合同分为有偿合同(有息)和无偿合同(无息),这一点没有争议。然而,借款合同是双务合同还是单务合同在理论上存在一些混乱。有的专家认为借款合同是单务合同(这是从台湾传来的观点),因此不能适用履行抗辩的规则。对于有偿借款合同来说,贷款方要支付交付款项,转移标的物(货币)的所有权,这是义务。借款人除了还款是义务以外,支付利息,转移利息(货币)的所有权更是应当毫无疑问的义务,因为支付利息是贷款人的对价。双方的义务成对价关系是典型的双务合同。对于无息借款合同来说,一方要提供货币,另一方要归还货币。这也是双务合同。然而,借款人归还贷款的义务并非对价,因此无息借款合同不被视为真正的双务合同(不典型双务合同)。尽管如此,借款合同仍然可以适用履行抗辩的规则。例如,在信用贷款(无担保贷款)中,银行发现借款人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或者丧失了信用,可以行使《合同法》第68条规定的不安抗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