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3-12-18
涉外投资贸易合同的成立需要合同当事人具备法律规定的行为能力。进出口双方必须在法律上有资格签订合同。对于我国的进出口商来说,只有经政府批准具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才能与外国企业就其有权经营的商品达成买卖合同。而对方的进出口商也必须符合其本国法律规定的签订进出口合同的能力和资格。由于进出口贸易主要是企业之间的行为,企业的行为必须通过合法授权的自然人代表来实现。因此,需要确定签订进出口合同的企业代表是否具备行为能力。首先,签字的自然人必须是其企业的授权代表;其次,签字人不能是未成年人或精神病患者。
涉外投资贸易合同的成立要求当事人之间达成真实和自愿的协议。这种协议是通过发盘和接受的方式实现的,必须符合自愿和真实的原则。
涉外投资贸易合同的成立需要合同具备对价和合法的约因。对价是英美法系的一个制度,指合同当事人之间提供的相互给付,即双方互为有偿。约因是法国法系强调的概念,指当事人签订合同所追求的直接目的。在买卖合同中,对价体现为一方享有的权利以另一方负有的义务为基础,双方应互有权利和义务。例如,卖方交货是为了获得买方的货款,而买方支付货款是为了得到卖方交付的货物。通过交易,买方得到货物,卖方得到货款,这是买卖双方签订合同的约因。只有具备对价或约因,买卖合同才能有效,否则将失去法律保护。
任何合同的订立必须确保合同的标的和内容不违法,不违背或危害国家的公共政策,否则合同将无效。
涉外投资贸易合同的成立要求双方当事人的合意是真实的。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如果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存在错误、不一致的情况,或者是在受到欺诈或胁迫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各国法律对此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情况下,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对合同进行变更或撤销。而采用欺诈或胁迫手段签订的合同将被视为无效。
根据我国《涉外经济合同法》规定,涉外经济合同的订立、变更或解除必须采取书面形式。这种书面形式包括正式合同或确认书,以及信件、电报、电传和传真等形式。未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将被视为无效。这也是我国参加《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时所作的两项保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