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1-06
口头交易合同一方违约的情况下,可以将其纳入合同纠纷范畴,首先可以尝试通过调解解决纠纷。如果调解无效,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以追究违约方的责任。然而,口头合同由于缺乏证据支持,很难获得有利的结果。
在实践中,口头合同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文字凭据。例如,在商店购物时,人们有时会要求店主开具发票或其他购物凭证。然而,这些文字材料只能作为合同成立的证明,而不能作为合同成立的条件。相反地,只要有证据表明口头合同的成立,双方都应严格履行合同。如果一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口头合同,同样要承担违约责任。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可以选择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除非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否则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也可以用于订立合同或协议。
口头合同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只要满足以上条件,口头合同即成立并具有法律效力,受到法律保护。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在合同违约责任发生后,只有违约方存在过错的情况下,才会承担违约责任。如果违约方虽然存在违约事实,但没有故意或过失的过错,就不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过错责任原则虽然在某些方面具有合理性,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它增加了守约方举证的难度,增加了法院认定事实的难度,并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在合同违约纠纷中,很难对违约方的过错程度进行准确的量化划分,这实际上给审判人员带来了主观判断的随意性,并且无法排除人情关系对过错责任认定的影响。
过错责任原则是基于行为人自身过错而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它可以分为一般过错责任原则和推定过错责任原则。前者要求受害人举证证明加害人存在过错,并且过错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后者要求加害人举证证明自身没有过错,并且自身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否则推定加害人存在过错。
根据《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的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集体财产或他人财产、人身,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因此,过错可以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行为的违法性、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行为人的过错。
根据《合同法》第107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在法院民事审判合同案件中,只要查明一方确实没有履行合同的事实,并排除了不可抗力的外在原因,就可以认定该方存在违约行为,无需多次举证。这一原则的引入是合同法制度的重大改革。
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
根据规定,赔偿损失和实际履行可以同时适用。守约方可以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并赔偿损失。
违约金本质上也是对守约方损失的补偿。如果已经支付了违约金,就已经对守约方的损失进行了补偿,因此不再适用赔偿损失的规定既不合理,也不方便操作。支付违约金是一种既有补偿性质又有惩罚性质的行为。在发生合同违约后,支付违约金和继续履行可以同时适用,互不排斥。除非法律或事实上已经无法继续履行,或者债权人放弃,否则违约方不能免除继续履行的责任。
定金是合同的一部分,需要采用书面形式。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确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金额的20%。超过这个比例的部分应视为无效。在履行合同时,定金应当收回或抵作价款。如果不履行合同,定金应双倍返还。
定金与违约金的关系,当事人可以同时约定适用定金罚则和违约金,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方式进行请求。
根据约定或法律规定,违约责任可以根据特定情况进行免除。发生合同违约后,违约方应承担违约责任,但法律也规定了一些免责事由、法定事由以及不可抗力的免责效力。如果出现相关情形,根据约定或法律规定,可以免除相应的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