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形式的概念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订立 > 合同形式法律知识

合同形式的概念

点击数:31 更新时间:2025-01-14

 
53087
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进行民事法律活动的时候,是可以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保障合同当事人利益的,而签订合同的时候,要注意合同的形式,合同的形式有很多,那么合同形式是怎样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合同形式的定义

合同形式是指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之间达成协议的外在表现形式,用于承载合同内容的载体。合同形式包括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十条【合同的形式】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当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时,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时,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第十一条【书面形式】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合同的特征

1、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合同作为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的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与其他法律事实相比,合同的特点在于只有在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合法且符合法律要求的情况下,合同才具有法律约束力,并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2、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协议

合同关系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达成的协议。作为民法中最典型的平等关系,合同关系的当事人地位一律平等。合同的订立前提是自愿协商,这是合同关系的灵魂。任何一方都不能强加自己的意志给另一方,同时任何第三方也不能强加自己的意志给合同当事人。

3、合同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

民事主体订立合同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即在当事人之间产生、变更或消除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产生是指在当事人之间形成某种法律关系,从而具体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变更是指通过订立合同使原有合同关系在内容上发生变化,例如价格、质量标准和履行期限等方面的变更。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消除或终止是指通过订立合同来结束原有的合同关系。

4、合同是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

由于合同是合意的结果,因此合同必须包括以下要素:首先,合同的成立需要至少两个当事人。其次,各方当事人必须相互作出意思表示。最后,各个意思表示必须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当事人达成了一致的协议。

延伸阅读
  1. 追尾事故致死:法律责任及处理方法
  2. 保证合同的概念和性质
  3. 先合同义务的概念和作用
  4. 什么是顺序履行抗辩权?顺序履行抗辩权的成立要件是什么?
  5. 合同效力待定的法律意义

合同订立热门知识

  1. 合同签订可约定第三方吗
  2. 授权行为与委托代理关系
  3. 迟延承诺的法律后果
  4. 格式合同条款有哪些
  5. 公司未续签合同有赔偿吗
  6. 没签合同劳动辞职赔偿多少
  7. 海南看守所会见怎么找律师?
合同订立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