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房交了土地出让金还是公房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土地流转 > 土地转让法律知识

公房交了土地出让金还是公房吗

点击数:36 更新时间:2024-04-13

 
5267
公房是指公有住房,是我国特殊体制下产生的房屋,兴建公房的土地一般是通过政府划拨取得的,划拨的土地是不需要交纳土地出让金的,那么公房交了土地出让金还是不是公房?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公房交了土地出让金还是公房吗

根据《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规定

根据《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第三十条的规定,经济适用住房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5年的情况下,不得直接上市交易。如果购房人因特殊原因确需转让经济适用住房,政府将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进行回购。

然而,如果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后,购房人希望上市转让经济适用住房,就需要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具体交纳比例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政府有权优先回购。另外,购房人也可以按照政府所定的标准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后,取得完全产权。

上述规定应在经济适用住房购买合同中予以明确载明,并明确相关违约责任。

公房使用权的法律性质

关于公房使用权的法律性质,理论界存在着债权说、居住权说、自物权说和用益物权说等不同观点。

债权说认为,国家作为公房的所有权人,授权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将公房出租给职工使用,由职工支付租金,形成了一种租赁合同关系。

居住权说认为,公房使用权与居住权人对他人所有的住房及其附着物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居住权的法律特征相似,因此公房使用权应以居住权明确。

自物权说则认为,公房租赁是依据变相工资分配方式建立起来的租赁关系,不是真正合同法意义上的租赁关系。这种使用权具有所有权性质,本质上是物权,即民事主体以自己劳动获得的权利,类似于劳动报酬。

用益物权说认为,公房使用权具备使用权人对公房的实际控制权和支配权,使得所有人的权利被虚化和弱化。使用权没有期限限制,而所有权人行使所有权受到使用权人的限制。此外,公房还凝结着职工的劳动价值,基本符合用益物权的特征,因此属于用益物权。

延伸阅读
  1. 交土地出让金是否等同于大产权?
  2. 房改房转让是否需要交纳土地出让金
  3. 一、工业用地的范围
  4. 拆迁安置房过户需支付土地出让金的计算方法
  5. 公寓产权到期后怎么办要交多少钱

土地流转热门知识

  1. 卖房子是否需要支付土地出让金
  2. 土地承包的经营权转包合同必备内容
  3. 转让游戏工作室的协议
  4. 土地买卖的法律程序
  5. 土地流转解读:法律专业术语改写
  6. 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方式及土地出让金收取标准
  7.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问题
土地流转知识导航

征地拆迁解决方案

  1. 宅基地可以继承吗
  2. 房屋抵押后,土地随房屋一起抵押
  3. 拆迁过程中致伤亡处理指南
  4. 房屋拆迁补偿方式
  5. 房屋承租人能否获得补偿安置
  6. 土地承包期的最长年限
  7. 房屋拆迁补偿标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