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4-07-24
要约的目的是与他人订立合同,并引起相对人的承诺,因此要约人必须是订立合同的一方当事人。
例如,在订立买卖合同的情况下,要约人可以是买受人或出卖人,但必须是准备订立买卖合同的当事人或订约当事人的代理人。如果是代理人,需要获得本人的授权。未经他人授权擅自代替他人发出要约,对他人无拘束力。需要指出的是,准备订立合同的人并不是合同当事人,因为在要约阶段合同尚未订立。
要约人是否应具备一定的民事行为能力,则涉及对当事人缔约能力的确定。我国法律要求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因此,要约人欲以订立某种合同为目的发出要约,应具备订立该合同的行为能力,才能使其要约产生效力。
要约人发出要约的目的是订立合同,要约人通过其发出的要约必须充分表达出订约的意图,才能在受要约人承诺的情况下产生合同。如何判定要约人发出的要约具有订约意图并成为有效的要约,取决于要约所使用的语言、文字和其他情况,来确定要约人是否已决定订立合同。决定订约意味着要约人并不是打算“准备”和“正在考虑”订约,而是已经决定订约。要约不包括要约邀请或仅是初步商讨的行为,或明显是开玩笑的行为,或无意产生法律关系的行为。
由于要约具有订约的意图,一经承诺即可产生合同,只要要约人表明了订约意图,并不必须表明要约已承诺即拘束的意思。有一种观点认为,要约的要件应包括要约必须表明一经承诺即受拘束的意思,也就是说要约人必须向受要约人表明,该要约一旦由受要约人承诺,合同即成立,要约人就受到拘束。我们认为,如果要约人表明了订约意图,已意味着他要接受承诺的后果,未免过于苛刻。当然,如果要约人已表明他要接受承诺的后果,就意味着要约具有明确的订约目的。
要约人希望与谁订立合同,要约只有向要约人希望与之缔结合同的受要约人发出才能唤起受要约人的承诺,要约必须向特定人发出,向不特定人发出的建议即为要约邀请,只有向特定人发出要约,一旦受要约人发出承诺,即能成立合同。
要约原则上应向特定的人发出,特定人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数个人。要约的相对人原则上应当特定的主要原因在于:
一方面,相对人的特定意味着要约人对谁有资格作为承诺人的问题作出了选择,也只有特定才能明确确定承诺人。从法律上看,承诺人是由要约人确定的,一旦要约人确定了要约的相对人,这样一经对方的承诺就不需要要约人再作任何行为,合同就可以成立。反之,如果相对人不能特定,则意味着要发出提议的人并未选择真正的相对人,该提议只是为了唤起他人发出要约,本身不是要约。
另一方面,如果要约的对象不能确定,仍可以称为要约,那么向不特定的许多人同时发出以某一特定物的出让为内容的要约是有效的,这就可能造成一物数卖,影响交易安全。因此,如果不是向特定人发出的提议,原则上视为要约邀请。实践证明,原则上要求要约的相对人必须特定,有助于减少因向不特定的人发出要约所产生的一些必要的纠纷,有利于维护交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