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10-17
根据《合同法》、《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的相关规定,出让土地合同一旦依法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然而,在合同签订后,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国内外市场供需变化、国家公共利益需要等原因,要求改变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时,如果继续履行原合同将造成更大的损失,法律允许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变更或解除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根据《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18条规定,如果土地使用者需要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土地用途,应当征得出让方同意,并经过土地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批准。根据本条例的规定,双方需要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调整土地出让金,并进行登记。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解除是指在合同生效之后但尚未全部履行之前,基于法定的原因或出让人、受让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提前终止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主要情形包括:出让方和受让方协商解除合同;受让方逾期未支付全部土地出让金;出让方未按合同约定提供土地使用权;由于不可抗力、土地灭失等原因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受让方未按合同约定的开发日期满2年未开发,导致出让方收回土地使用权并解除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