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生活常见的19个法律小知识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5-02-18
婚姻家庭生活常见的19个法律小知识
结婚离婚的自由及其受制裁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等行为
包办婚姻是指父母等无视当事人意愿,强迫其结婚离婚的行为。买卖婚姻是指以索取财物为目的,强迫他人结婚的行为。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包括父母干涉子女婚姻、子女干涉父母再婚、干涉离婚自由、干涉复婚自由、干涉男方落户等。《婚姻法》第3条明确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根据法律规定,禁止借婚姻关系索取财物。
严重干涉婚姻自由将受到刑法制裁
根据我国《刑法》第257条规定,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将被处以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如果导致被害人死亡的,将被处以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第240条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的,将被处以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婚约法律无规定,处理需谨慎
婚约引发的纠纷不受法院受理
法律不对婚约进行保护,不强制履行。双方同意解除婚约的,可自行解除。一方要求解除婚约的,也无需征得对方同意,可单方解除。因此,如果订婚的一方当事人到法院要求解除“未婚配偶关系”,甚至要求强制履行“结婚义务”,法院不会受理。
赠送财产需酌情返还
对于因婚约引发的财产纠纷,一般原则是:对于以结婚为目的而赠送的财产,尤其是价值较高的,应酌情予以返还;对于订婚期间双方一般性的经济往来或价值较低的物品,受赠人可以不予返还。
青春补偿费不被法律支持
青春补偿费没有法律依据,也无法得到法律支持。如果过错方给无过错方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可以要求过错方赔偿直接经济损失,但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骗取财物将受法律制裁
有些人通过谈恋爱或订婚的手段骗取他人财物。一经发现,不仅要返还受害者的财物,行为人还要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根据我国《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办理结婚登记需符合条件
必须亲自到场进行结婚登记申请
当事人双方进行结婚登记时,必须亲自到场向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结婚登记申请时,需携带身份证、户籍证明、单位或村民委员会出具的出生年月和婚姻状况证明,离婚后再婚还需提供离婚证件。在实行婚前健康检查的地区,还需提供健康检查证明。若在父母户籍所在地办理结婚登记,还需提供身份关系证明。
如何补办结婚证
如果结婚证丢失,可以向原办理婚姻登记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凭婚姻状况证明申请出具夫妻关系证明,夫妻关系证明书和结婚证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结婚需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
须达法定年龄
我国《婚姻法》规定,男性不得早于22周岁,女性不得早于20周岁结婚。在特殊情况下,法律允许作特殊规定,如少数民族地区可适当降低婚龄,但男性不得早于20周岁,女性不得早于18周岁。
禁止同性、几类近亲结婚
我国的法律不允许同性婚姻,结婚的双方必须为一男一女。禁止近亲结婚的范围包括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禁止特殊疾病患者结婚
禁止结婚的特殊疾病主要包括麻风病、性病未经治愈以及精神病患者。
受胁迫结婚可申请撤销
可撤销的婚姻自始无效
可撤销的婚姻是指由于结婚当时违背了双方自愿的原则,不具备婚姻成立的必要条件,因此在结婚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受害一方可以向法院提出撤销该婚姻的申请,使该婚姻自始无效。
胁迫结婚可申请撤销
如果一方或其他人对结婚的一方进行威胁或损害,使其违背意愿结婚,被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该婚姻。
申请撤销婚姻需在一年内
受胁迫方必须在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撤销婚姻的申请。过了法定的时间期限,受胁迫方就没有权利再申请撤销婚姻了。
夫妻相互忠实是法定义务
根据《婚姻法》第4条的规定,夫妻应相互忠实、互相尊重。夫妻之间相互忠实已不仅仅是道德问题,还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义务。
第三者插足离婚,受害方可索赔
根据《婚姻法》第46条的规定,如果夫妻关系破裂导致离婚,其中一方有重大过错,无过错方有权要求损害赔偿。
家庭暴力行为的法律规定
第三者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只有人民法院才有权力确定家庭暴力行为的过错方以及应当承担的损害赔偿的具体数额,其他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强制过错方履行这一责任。当然,如果无过错方和过错方能够自愿达成有关赔偿的协议并予以履行,法律也可不过问。
无过错方有权向法院提出请求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修改,实施家庭暴力的家庭成员将受到相应的制裁措施。无过错方有权向法院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劝阻,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对实施家庭暴力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实施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家庭暴力可以避免,依法维权免受伤害
家庭暴力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给家庭成员造成肉体和精神上的伤害。根据修改后的《婚姻法》,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如果家庭暴力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为了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受害人在受伤后应尽快到医院进行必要的治疗,并要求医生将损伤的部位、大小及性质记录在病历上。可以进行家庭暴力伤害鉴定,避免因为普通病历记载不全导致证据无效。在必要紧急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正当防卫行为,保护自己的人身权益。
婚姻法对事实婚姻和重婚的规定
事实婚姻不再被承认
根据民政部1994年颁布的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自1994年2月1日起我国的民事法律就已经不再承认事实婚姻。从条例施行之日起,没有配偶的男女,未办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按非法同居对待。
以夫妻名义同居,认定为重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仍应按重婚罪定罪处罚。我国的《刑法》第258条规定了重婚罪,对有配偶而重婚的人,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人,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重婚是对一夫一妻制的破坏,是一种犯罪行为。事实婚姻和重婚的形式包括登记结婚和事实婚姻。
关于生育权和非婚生子女的法律规定
公民有生育的权利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有生育的权利,即有权决定生育或不生育,以及决定何时生育。然而,生育权的行使必须遵守国家关于计划生育等法律法规,并不能妨害他人的正当权利。
男性也有生育权
根据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公民不分性别均有生育权,男性的生育权首次被法律明文规定。因此,丈夫也有生育权。
男性不能强迫妻子生或不生孩子
虽然男性有生育权,但这个权利不能随意行使。当夫妻对生育孩子的意见不统一时,丈夫不能强迫妻子生或不生孩子。如果双方无法通过沟通达成一致,丈夫可以以此作为请求离婚的理由与妻子离婚。然而,如果妻子想要孩子而丈夫不想要孩子,妻子生下孩子后,丈夫不能以生育权为理由拒绝履行父亲对孩子抚养教育的义务。
非婚生子女的权利和抚养义务
非婚生子女也享有与婚生子女相同的权利,包括继承亲生父母的遗产。非婚生子女的亲生父母都应当承担抚养义务。根据我国《收养法》规定,将子女送养的人可以是孤儿的监护人、社会福利机构或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非婚生子女的父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送养人,并签订相关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