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5-02-14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七条的规定,涉外离婚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与外国人结婚后,在离婚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婚姻法的冲突问题。不同国家对于离婚案件准据法的冲突规范并不完全一致。在中国,如果中国公民与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离婚,法律规定原告必须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不能通过行政部门登记离婚。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涉外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适用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涉外结婚的法律适用以结婚行为地法为准据法。这包括婚姻成立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都适用结婚行为地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因此,对于涉外婚姻是否有效的认定也适用结婚行为地法律。
涉外离婚的法律适用以受理离婚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为准据法。这包括离婚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都适用受理离婚案件的法院所在地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我国法院受理的涉外离婚案件以及由此引起的财产分割,都适用我国法律。
涉及扶养的问题,包括我国婚姻法规定的抚养、赔养和扶养,适用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父母子女相互之间的扶养、夫妻相互之间的扶养以及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人之间的扶养,都应适用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国家的法律。被扶养人和扶养人的国籍、住所以及供养被扶养人的财产所在地,都可视为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
监护的设立、变更和终止适用被监护人的本国法律。但是,如果被监护人在我国境内有住所,则适用我国的法律。
适用外国法律或国际惯例时,不得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公共利益。根据这一原则,婚姻行为如果违反了中国禁止性法律规定,不会产生适用外国法律的效力,仍然适用中国法律。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依照本章的规定确定。
如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与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有不同规定,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如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和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都没有规定,可以适用国际惯例。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七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与外国人结婚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离婚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八条的规定,扶养适用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五十条的规定,如果适用外国法律或国际惯例的情况下,不得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公共利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规定,我国法院受理的涉外离婚案件以及由此引起的财产分割,适用我国法律。对于涉外婚姻是否有效的认定,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规定,父母子女相互之间的扶养、夫妻相互之间的扶养以及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人之间的扶养,应当适用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国家的法律。被扶养人和扶养人的国籍、住所以及供养被扶养人的财产所在地,都可视为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