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1-3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六条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定先予执行下列案件:
(一) 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
(二) 追索劳动报酬的;
(三) 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人民法院裁定先予执行的条件如下:
(一) 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或者生产经营;
(二) 被申请人有履行能力。
人民法院有权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如果申请人未提供担保,法院将驳回申请。如果申请人败诉,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先予执行遭受的财产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六条的规定,如果人民法院在收到申请执行书后超过六个月仍未执行,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后,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1) 后赡养义务产生于养父母与养子女收养关系解除之后,这是后赡养义务的时间特征,也是后赡养义务区别于赡养义务的形式特征之一;
(2) 后赡养义务的主体是经养父母抚养的成年子女。凡名义上收养,实际上未与养父母共同生活,或者虽经养父母抚养但尚未成年的养子女,不是该义务的主体;
(3) 后赡养义务的对象是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养父母。这里包括两个要件,一是缺乏劳动能力,二是缺乏生活来源。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则不构成后赡养义务的对象;
(4) 后赡养义务的内容是给付生活费。这是后赡养义务区别于赡养义务的实质特征。正常情况下,一般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既包括物质赡养即给付生活费,又包括精神赡养,而后赡养义务由于发生在收养关系解除之后,养父母与养子女的关系不复存在的情况下,因此,以解决温饱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物质赡养——给付生活费,成为后赡养义务的显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