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2-01
赠与合同是一种双方行为,需要赠与人和受赠人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才能成立。与单方行为的馈赠不同,如果赠与人表达了赠与的意愿,但受赠人并没有接受的意思,那么合同仍然不能成立。
根据大多数国家承袭罗马法的传统,赠与合同在当事人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时即告成立,不需要等待赠与物的交付,这被称为诺成行为。然而,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中,赠与合同必须在赠与物交付后才能成立。仅仅预约要赠送某项财物并不意味着赠与合同已经成立。在交付赠与物之前,赠与人有权撤销赠与,这被称为实践行为。
一般情况下,受赠人并不需要承担任何义务,因此赠与合同属于单务合同。
赠与合同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赠与合同可以任意撤销。这意味着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赠与人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时撤销赠与合同。然而,在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和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中,赠与人不能任意撤销赠与合同。
第二,赠与合同具有法定撤销的特点。在赠与地产的权利转移之后,赠与人失去了任意撤销赠与合同的权利。
根据《合同法》第195条规定:“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不再履行赠与义务。”这一规定实际上赋予了赠与人在贫困时期不履行赠与义务的权利。通常情况下,根据诚实信用原则,赠与合同一旦在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成立,赠与人应当按约履行义务,无论其财产发生何种变化。然而,由于赠与合同具有单务合同的特点,对于常人来说,“舍己为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道德准则要求过高。因此,法律在赠与人财产状况恶化时,为了符合人们的常情,特别设立了“穷困时期不履行赠与义务”的规定,使赠与人可以“先行自谋,而后谋人”。
综上所述,赠与行为属于双方行为,只有在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赠与活动。赠与合同的撤销必须根据赠与者的意愿进行。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请随时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