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与合同双方法律行为是什么意思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继承法 > 遗赠法律知识

赠与合同双方法律行为是什么意思

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4-06-10

 
47495
在现实社会中,不知道有多少人听说过双方法律行为和单方法律行为。双方法律行为是指双方当事人意思一致才能生效的法律行为,而单方法律行为则只需一方同意。那么赠与合同是不是双方法律行为?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在下文为您具体介绍。

赠与合同的定义及法律行为

赠与合同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的一种法律行为。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条的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赠与行为需要通过签订赠与合同或口头约定等形式来完成,并且双方当事人必须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

赠与合同的撤销权

赠与行为是一种赠与人无偿给与、受赠人获利的单务无偿行为。为了保护赠与人的利益,法律赋予赠与人有条件撤销赠与的权利。赠与合同的撤销权可以分为任意撤销和法定撤销两种情形。

任意撤销权

任意撤销权是指在赠与标的物未交付或登记转移之前,赠与人可以自行撤销赠与,而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的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但是,对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这一规定。

法定撤销权

法定撤销权是指赠与物已实际交付的情况下,根据法律规定,赠与人或其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法定撤销的情形包括:

  1. 受赠人未履行赠与附义务
  2. 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
  3. 受赠人未履行对赠与人的扶养义务
  4. 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一旦赠与被撤销,受赠人对赠与财产的接受和占有即失去法律依据。即使赠与财产已经交付或登记转移给受赠人,撤销权人仍然有权要求受赠人返还赠与的财产。

赠与合同履行后的法律效果

当赠与物已经交付且不存在法定撤销的情况下,赠与人一般不允许撤销赠与。此外,如果赠与的财产存在瑕疵,赠与人不承担任何责任。但是,在赠与附义务的情况下,如果赠与的财产存在瑕疵,赠与人在附义务的限度内承担与出卖人相同的责任。如果赠与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证无瑕疵,导致受赠人损失,赠与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延伸阅读
  1. 新车一个月故障可要求无偿换车吗
  2. 刑诉法在什么情况下提供法律援助
  3. 免除债务的法律特点
  4. 股权无偿转让和股权赠与的区别
  5. 借款协议金额修改的有效性问题

继承法热门知识

  1. 去世二十年的儿女是否享有继承权
  2. 汽车牌照是否可以作为遗产继承的问题
  3. 代位继承的条件
  4. 案情概述
  5. 赠与财产权利转移前的撤销权
  6. 继子女的代位继承权:条件与适用范围
  7. 公民口头遗嘱的法律效力
继承法知识导航

婚姻家庭解决方案

  1.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2. 军人无重大过错时的离婚
  3. 父母共同出资,产权登记一方子女名下的房产分割
  4. 离婚时如何分割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财产
  5.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赔偿,离婚时如何分割
  6. 离婚时如何分割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
  7. 协议离婚后,对财产分割有异议的可以起诉

遗嘱合同下载

  1. 网络产品代理销售协议范本
  2. 无偿转让专利权协议范本
  3. 股权无偿转让(赠与)协议范本
  4. 股份赠与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