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6-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相关规定,孙子并不属于法定的继承人。因此,无论孙子是否赡养过奶奶,都不能分得遗产。然而,如果法定继承人没有履行赡养义务,可以少分或者不分遗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的规定,遗产的继承顺序如下: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在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如果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那么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根据该法对子女的定义,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以及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对父母的定义包括生父母、养父母以及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兄弟姐妹的定义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以及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然而,对于生活有特殊困难或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应予以照顾。而对于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对于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如果不履行扶养义务,应当不分或者少分遗产。当然,继承人也可以协商同意不均等分配。
老年人享有受到子女赡养的权利,这是老年人应有的权益。根据《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有四类亲属对老年人负有赡养、扶养义务:
一、老年人的配偶。
二、老年人的成年子女。
三、老年人的弟妹。
四、老年人的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
一般情况下,孙子女、外孙子女对祖父母、外祖父母没有赡养的义务。然而,当老年人的子女全部死亡或生存的子女没有赡养能力时,老年人成年的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就有赡养的义务。此外,赡养人的配偶虽然没有赡养义务,但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4条第3款的规定,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义务。
对老年人的赡养包括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三个方面:
1. 经济供养:对于没有经济收入或收入较低的老年人,赡养人应支付必要的生活费,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对于患病的老年人,赡养人还应提供医疗费用和护理。对于缺乏或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老年人的承包田,赡养人有义务耕种,并照顾老年人的林木和牲畜等,收益归老年人所有。
2. 生活照料:主要指当老年人因病卧床、年老行动不便或患老年痴呆症等原因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时,赡养人应照顾老年人的日常饮食起居。
3. 精神慰藉:赡养人应尽力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愉快、舒畅。在现实生活中,对老年人精神上的慰藉往往容易被忽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老年人精神上的关怀和慰藉将成为主要的赡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