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4-03-11
夫妻之间发生争执并推搡导致身体伤害的情况一般不被视为家庭暴力。然而,在夫妻纠纷中,有时可能存在轻微暴力行为,甚至可能因为失手而导致严重的身体伤害。但是,最关键的区别在于施暴人施暴的目的,即是否意图通过暴力手段在精神上控制对方。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家庭暴力通常呈现出周期性的特征,通常需要经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暴力周期,才能被法律认定为家庭暴力行为。
家庭暴力通常呈现出以下三个阶段的周期性特征:
家庭暴力直接对受害者的身体造成伤害,使其在身体或精神上感到痛苦,从而损害其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家庭暴力通常发生在有血缘、婚姻、收养等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例如丈夫对妻子、父母对子女、成年子女对父母等。妇女和儿童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但也有一些中老年人、男性和残疾人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家庭暴力可能导致死亡、重伤、轻伤、身体疼痛或精神痛苦。
暴力周期的不断重复使受害人感到无助和绝望,从而受制于加害人,加害人的控制目的得以实现。因此,家庭暴力的受害人通常表现出无助无望、悲观抑郁、恐惧焦虑、忍辱负重和优柔寡断等心理和行为模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一条的规定:
“家庭暴力”的定义为:“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