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5-05
家庭暴力,亦称家暴,是指在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行为,通过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其他手段对家庭成员进行身体、精神、性等方面的伤害和摧残。家庭暴力直接对受害者的身体产生影响,使其在身体和精神上感受到痛苦,从而损害其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家庭暴力通常发生在有血缘、婚姻或收养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例如丈夫对妻子、父母对子女以及成年子女对父母等。妇女和儿童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而中老年人、男性和残疾人也可能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家庭暴力可能导致死亡、重伤、轻伤、身体疼痛或精神痛苦。
第四十六条规定:“禁止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国家采取措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公安、民政、司法行政等部门以及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团体,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依法为受害妇女提供救助。”第五十八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对妇女实施性骚扰或者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受害人可以提请公安机关对违法行为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十条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根据该法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根据第三十二条的规定,若调解无效,下列情形之一应准予离婚: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或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若一方被宣告失踪并提出离婚诉讼,应准予离婚。第四十三条规定,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的,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劝阻;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的,受害人提出请求,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第四十五条规定,对重婚者、对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构成犯罪者,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自诉;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侦查,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提起公诉。根据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导致离婚的下列情形之一,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