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财产公证的特点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6-30
婚前财产公证是指公证机关依法对将要结婚的男女双方就各自婚前财产和债务的范围和权利归属问题所达成的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给予证明的活动。婚前财产公证包括两种形式:第一种是未婚夫妻在结婚登记前达成协议,办理公证;第二种是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达成协议,办理公证。广义的婚前财产公证还包括夫妻财产约定,即夫妻对婚后双方所得财产的所有权归属等问题做的约定。婚前财产公证具有下列特点:(一)自愿性。虽然《婚姻法》规定,男女双方在结婚前应当依法到公证机关对各自的财产、债务的范围、权利归属问题进行公证。但法律中规定的是“应当”而不是“必须”。婚前财产公证属于男女双方的协议行为,是否向公证机关申请公证完全出于当事人的真实意愿,且由男女双方自愿选择和决定,任何人不得强行逼迫其进行公证活动。公证机关应当尊重男女双方提出婚前财产公证的权利,并给予其一定的帮助,告之办理该公证的程序及所需的材料,对其意愿不得阻拦。婚前财产公证同遗赠公证、遗嘱公证一样,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变更或撤销。如果经过公证的个人财产,双方婚后愿意共同使用、分享,任意一方可在自己享有的权利范围内对已确立的婚前财产公证内容进行变更,或经夫妻双方协商予以撤销,这与财产公证制度并不发生矛盾。
选择性婚前财产公证
自愿选择权
根据男女双方的自愿选择权,可以对法定的婚前财产范围进行选择性的公证。对于婚前个人财产的划分,目前情况如下:
1. 婚前已购的房屋、家具、家用电器及个人所有的物品等,均应属于婚前个人所有的财产。
2. 若夫妻一方死亡,另一方再婚的情况下,对再婚前所继承死亡配偶的遗产,应视为再婚一方婚前的个人财产。
3. 婚前双方的个人积蓄,应归个人所有。
4. 婚前双方各自接受自己或对方亲友的馈赠,应归个人所有。
婚前财产公证的选择性在于对上述财产标的物的公证法律并未作统一规定,而由当事人双方自行商定。男女各方可选择对上述财产标的的全部予以公证,也可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公证,而放弃对其余财产的公证。
合法性婚前财产公证
婚前财产公证是公证机关对申请公证的夫妻双方就婚前的财产及债务等情况的权利归属问题所达成协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并出具公证文书的一种法律行为。根据公证所要具备的条件,未婚双方应达到法定婚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双方是以即将成立婚姻关系为前提和目的进行的财产公证。办理公证的程序要求当事人本人亲自到公证处办理,公证书须经公证双方和公证处三方签名盖章,并以书面形式加以确认。经过公证的个人财产,其所有权应依法受到保护,一方享有该财产的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并依法保障不受另一方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