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5-01-15
夫妻共有房产的认定,具体如下所述: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房屋的所有权归属于产权证上所注明的所有人。房屋的归属不受出资情况的影响。
如果是婚前购买的房屋,虽然双方共同出资,但只有一方在房屋买卖合同上签字,法律上认定该房屋为该方的婚前财产,另一方的出资则视为对该方债务的偿还。
无论购房款项由谁支付,产权证上的名字是谁,婚后购买的房屋都被认定为夫妻共有财产。
明确上述情况,有助于在处理婚姻财产权益时避免重大误解。
夫妻离婚时已购买的公房的分割如下:
在婚姻存续期间,即使一方以个人名义购买了公房但未贷款,该房屋仍然被视为夫妻共有财产,在离婚时应进行平均分割。如果在离婚时尚未领取房产证,并且双方对房屋产权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房产分割问题。
在婚姻存续期间,即使一方以个人名义贷款购买了公房,双方共同偿还贷款,该房屋仍然被视为夫妻共有财产,在离婚时应进行平均分割。如果在离婚时尚未领取房产证,并且双方对房屋产权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房产分割问题。
在婚前以个人名义全款购买的公房,被视为该方的个人财产,在离婚时不进行房产分割,无论是否领取了房产证。
在婚前以个人名义贷款购买的公房,婚后双方共同偿还贷款,该房屋被视为婚前购房一方的个人财产,但婚后共同偿还的贷款部分和房屋增值部分为夫妻共有财产。在离婚时应平均分割婚后形成的共同财产。如果在离婚时尚未领取房产证,并且双方对房屋产权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法院不宜判决房屋的所有权归属,可以告知当事人在取得房产证后另行起诉解决房产分割问题。
在离婚时尚未领取房产证或未完全取得所有权的房屋,并且双方对房屋产权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法院不宜判决房屋的所有权归属,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判决房屋的使用权。待取得房产证后,任何一方可以另行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房产分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