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3-21
2013年2月5日,谢某与章某签订商铺转让合同,约定将一套面积为94平米的商铺转让给章某,总价为45.8万元。合同约定章某在签订合同之日支付首款35万元,待办理完过户登记后支付余款。章某在审查商铺房屋所有权证后确认谢某是该商铺的唯一所有权人,于是与谢某签订合同并支付了首款。谢某于2013年2月24日交付商铺给章某,章某于2013年3月10日支付了管理费15000元,并对商铺进行了8万元的装修。2013年11月,过户登记办理完成,同日,章某支付了尾款。然而,2014年2月起,谢某的妻子孙某多次声称该商铺为夫妻共同财产,不同意转让该商铺,并要求解除转让合同。由于双方对于该商铺的处置意见不一致,孙某将章某诉至法院,并将谢某列为第三人,认为该商铺为夫妻共同财产。
谢某未经孙某同意与章某签订的转让合同属于无权处分行为,谢某对于转让行为并不知情,也未在合同上签字。因此,谢某请求法院判令该合同无效。
(一) 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权
夫妻共同财产指的是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拥有的财产,受《婚姻法》调整。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是指夫妻结婚后到一方死亡或离婚之前的这段时间,夫妻在这期间所得的财产,除非另有约定,均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对于共同所有的财产享有平等的处理权。夫妻一方对于夫妻存续期间的财产进行处分时,需要征得配偶的同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也就是说,对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处分,必须得到双方的同意,任何一方都无权擅自处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如果谢某的无处分权行为事后取得处分权,或者得到孙某的追认,那么该转让合同应当是无效的。
(二) 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
在本案中,章某对于该商铺为谢某和孙某共同所有一事毫不知情,且已经支付了部分房款。那么本案是否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呢?善意取得制度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的占有人,在不法将动产转让给第三人后,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时是出于善意的,那么受让人可以依法取得对该动产的所有权。受让人在取得动产的所有权之后,原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财产,只能要求转让人(占有人)赔偿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动产的所有权:(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动产时是善意的;(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三)转让的不动产或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动产的所有权,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在本案中,章某在查看房屋所有权证后确认谢某确实是该商铺的唯一所有权人,章某对不动产登记的信赖使得他不知道谢某的行为属于无权处分行为。在没有其他过失的情况下,章某因为相信不动产权属证书与该证书载明的权利人进行了不动产交易,并支付了合理的价款,而且已经办理了过户手续。即使存在谢某未征得其他共有人同意的情况下的出售行为,谢某的行为属于无权处分,导致转让协议无效,章某仍然可以依据善意取得制度取得该商铺的所有权。善意取得制度的重点是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保护的是一种动态的交易安全。只要善意第三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的善意取得构成要件,无论无权处分合同的有效性如何,该第三人都会取得物权,并可以依据善意取得制度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章某与谢某签订的合同因谢某是无处分权人而无效,但章某作为善意第三人,并且已经支付了合理价款并办理了过户手续。因此,章某可以依法取得该商铺的所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