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8-02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再婚夫妻一方或双方通过劳动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包括工资、贵重首饰、摩托车、汽车等,属于再婚夫妻共同财产。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再婚夫妻一方或双方通过继承、遗赠、赠与和其他合法途径所得的财产,包括股息、利息、红利等,属于再婚夫妻共同财产。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再婚夫妻一方或双方通过知识产权取得的经济利益,如专利权所得报酬、稿酬等,属于再婚夫妻共同财产。
再婚夫妻一方或双方从事承包、租赁等生产、经营活动的收益,属于再婚夫妻共同财产。
再婚夫妻一方或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债权,属于再婚夫妻共同财产。
再婚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复员、转业军人所得的复员费、转业费,结婚时间在10年以上的,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一方婚前个人所有的财产,婚后由双方共同使用、经营、管理的,房屋和其他价值较大的生产资料经过8年,贵重的生活资料经过4年,可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结婚登记时,再婚夫妻一方或双方受赠的礼金、礼物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夫妻分居两地分别管理、使用的婚后所得财产,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无法查清的,应推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即如夫妻双方对某项财产的归属有争执,除非主张权利的一方提出有力证据,否则一般就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再婚夫妻的财产情况各不相同,分割时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大致情况可分为以下三种:
现在再婚夫妻双方一般都有自己个人的婚前财产,为了避免日后因财产发生分歧,或者离婚时财产分割发生矛盾,再婚结婚登记前对各自的婚前财产进行协商,并用书面形式固定下来,以预防万一。这种形式在城市比农村较为常见。如果离婚时婚前财产按照协议执行,可以减少因分割财产而引发的矛盾。婚后财产的分割则按照婚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进行。
再婚离婚时,婚前财产中,如果有证据证明属于婚前财产的,属于个人的财产,按照该个人财产归属执行。无法证明属于个人婚前财产的,一般要按照婚后财产分割(除非对方承认属于婚前财产)。
婚后夫妻双方因婚前财产问题协商一致,有两种情况:
1、同意婚前财产按照婚前财产处理的,签订财产协议的,按照协议书的规定处理婚前财产。
2、同意将婚前财产按照共同财产处理的,签订财产协议的,离婚时按照共同财产进行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