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1 更新时间:2025-01-29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未成年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并不仅限于其近亲属或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事实上,监护人可以包括有关单位。
对于未成年人而言,其监护人可以是未成年人父母所在的单位,或者未成年人的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
对于精神病人而言,其监护人可以是精神病人的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民政部门。
根据《民通意见》第十三条规定,既是未成年人又是精神病人的自然人的监护人确定按照未成年人监护人确定规则执行。
根据《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第1款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
根据《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第2款规定,如果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监护人可以由以下人员担任:
根据《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第4款规定,如果没有符合第1款和第2款规定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可以担任监护人。
监护人的职责是根据法律对被监护人的义务进行依法履行,保护其依法享有的权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具体意见(试行)》第十条的规定,监护人的法定监护职责包括:
此外,根据相关规定,如果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侵害了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监护人应承担赔偿责任。如果被监护人的侵权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应当承担这一责任。如果被监护人的财产交由监护人代管,应从被监护人的财产中支付,不足部分由监护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