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1-27
探望权,又称见面交往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探望、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
根据《婚姻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而另一方则有协助的义务。具体行使探望权的方式和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如果协议无法达成,将由人民法院做出判决。如果父或母的探望行为对子女的身心健康不利,人民法院有权根据法律中止探望权利;一旦中止的原因消失,探望权利应当恢复。
探望权的特征包括:
探望权的权利主体是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而探望权的义务主体则是离婚后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
探望权是离婚后父亲或母亲对子女的一项法定权利。将探望权作为一项权利在法律上加以规定,是因为这不仅是亲属法上的权利,更是一种基本人权。父母与子女之间基于血统关系而形成的情感不会因为父母离婚而改变。
离婚后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通过探望子女,与子女交流,和子女短暂生活等多种形式行使探望权,从而达到继续教育子女的目的,对子女的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探望权不应仅仅被视为一项权利,而必然成为“权利之外的东西”。
探望权的产生时间是在离婚后。在离婚前,父母之间存在着有效的婚姻关系,他们与孩子共同生活、共同教育孩子,因此并不存在探望权的问题。只有在离婚后,由于父亲或母亲一方无法与孩子共同生活,才产生了行使探望权的必要。
探望权的行使必须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或母探望子女的行为如果对子女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人民法院有权根据法律中止探望权利。一旦中止的原因消失,探望权利应当恢复。
根据《婚姻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探望权可以单独提起诉讼,即当事人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和保护自己的探望权。如果当事人无法就探望权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将根据法律判决探望权的具体方式和时间。
在行使探望权的过程中,如果父或母的探望行为对子女的身心健康不利,人民法院有权根据法律中止探望权利。一旦中止的原因消失,探望权利应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