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如何执行探视权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5-01-14
探视权,是夫妻双方离婚后,未与子女生活的一方,有定期探视子女的权利。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存在探视权执行难的问题。那么,探视权应该如何执行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
离婚后如何执行探视权
探视权的行使方式和时间
根据婚姻法第38条第2款规定,探视权的行使方式和时间应当由当事人协议,如果协议无法达成,则由人民法院进行判决。当事人经由民政部门协议或经过法院调解或判决行使探视权时,父母中的任何一方都不得设置执行障碍,不得拒绝对方行使权利。如果任何一方侵犯对方的权利,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一旦探视权受到侵犯,对方都有独立的民事请求权和申请执行权。探视权的执行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1、行使探视权的请求权
行使探视权的请求权实际上是一种自然主张权,即只要当事人在离婚或变更抚养关系时不放弃,探视权就与直接抚养权同时成立。这种权利不需要确定,是自然享有的,所需要主张的只是探望方式和时间等。在离婚时,夫妻双方必须像主张解除夫妻关系、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一样,主张行使探视权,并要求将其与解除夫妻关系、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一并解决,并一同写入法律文书中,作为将来行使探视权和履行协助义务的依据。如果在登记离婚或法院判决离婚时,夫妻双方未提出探视权的请求,而在离婚后发生探视权纠纷,可以单独提起诉讼,以“探视权纠纷”为由。
2、明确探望的方式和时间
当事人协商或法院判决时,都必须对探望的方式和时间作出明确的规定。探望的方式通常可以选择“上门探望式”或“带走逗留式”等。上门探望式是指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父母在一定的时间内到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家中行使探视权。然而,这种方式因人而异,对于离婚时矛盾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但对于矛盾较大的情况则不宜采取。这样做有利于子女的成长和社会的稳定。带走逗留式是指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带走子女,与其一同生活一段时间,以行使探视权。无论从子女的健康成长、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还是从社会的文明发展和稳定的角度来看,这种方式都有其优势。无论选择何种时间和方式行使探视权,都应当按照协议或法院判决执行,在双方协商一致、相互协助的情况下进行,以确保探望权利的实现。
3、维护子女的身心健康
探视权是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当事人的权利,但其行使必须有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子女的学习成长。不能为了行使探视权而使子女在身心健康、生活、成长和学习等方面受到影响。特别是在确定探望的时间和方式时,应根据子女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例如,对于哺乳期内的子女,不应采取“带走逗留式”;对于上学的子女,则应在假期或休息日进行探望。在保障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同时,也要保障权利人行使探视权,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不能以权利人的探望对子女身心健康不利为借口,侵犯权利人的探视权。只有本着互利原则,才能满足子女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保障抚养方行使抚养权和探望方进行感情交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