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探视权的强制执行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2-24
本文介绍探视权的强制执行,所谓探视权,又称探望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义务协助非抚养一方行使探望的权利。探视权起源于英美法系,为处理离婚后父母探视子女提供了法律依据,为各国立法和法理所接受。我国婚姻法在修改时,正式把探视权规定为非抚养子女一方父或母对子女亲权中的一项基本权利,同时规定了抚养子女的一方具有协助的义务。这个规定弥补了我国婚姻法中探视权制度的缺失,是婚姻立法上的一大进步。接下来跟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来看看什么是探视权的强制执行吧。
探视权的强制执行及其特点
探视权的重要性
探视权的行使可以保证夫妻离异后非直接抚养一方能够定期与子女团聚,有利于弥合家庭解体给父母子女之间造成的感情伤害,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探视权不仅可以满足父或母对子女的关心、抚养和教育的情感需要,保持和子女的往来,及时充分地了解子女的生活、学习情况,更好地对子女进行抚养教育,而且可以增加子女和非直接抚养方的沟通与交流,减轻子女的家庭破碎感,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规定探视权有利于保护子女受关爱的权利。
探视权的强制执行的必要性
但如果没有强制执行,探视权的规定必然形同虚设,也不能体现法律的权威,故修改后的婚姻法第48条规定:“对拒不执行扶养费、抚养费、赡养费、财产分割、遗产继承、探望子女等判决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有关个人和单位应负协助执行的责任。”法律通过这条规定,赋予探视权可被强制执行的效力。
探视权执行案件的特点
在司法实践中,探视权执行案件具有以下特点:
- 执行标的具有特殊性:探视权案件的执行内容是探视权及其行使方式,具有抽象性,没有明确的执行标的。
- 执行内容的长期性:探视权案件的执行内容具有长效性,只要在子女未成年之前,有阻碍探视行使的行为,执行程序则会再一次启动。
- 执行内容的滞后性:执行内容受父母子女生活、工作、学习等周围环境的影响,可能与法院判决相冲突。
- 执行目的具有排除妨碍性:探视权案件的强制执行目的在于排除阻碍未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探视子女的情形。
- 探视权纠纷案件的被执行人是不履行协助义务人:探视权案件的被执行人只能是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当事人。
在探视权执行案件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处理探视权执行案件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 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在处理离婚案件时,要做好矛盾化解工作,使当事人认识到离婚是一种消除婚姻痛苦的途径,减少因矛盾化解不了而产生的探视权纠纷。
- 注意裁判文书的可操作性:在处理探视权案件时,要结合当事人双方的具体情况,对探视方式、时间和地点等问题要做出合理的处理意见,并在裁判文书中详尽具体,便于执行。
- 慎重适用强制措施:对于经常阻挠探视权行使的人,可以适当采取强制措施,但应慎用,以确保子女的最大利益。
- 区别对待子女拒绝探视的情况:根据子女的年龄和鉴别能力,正确判断子女拒绝探视的原因,区别对待不同情况,以保护子女的权益。
为解决探视权案件的强制执行问题,应完善立法,加大普法力度,并在司法实践中积累经验,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