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10-16
离婚后,直接扶养孩子的一方往往错误地认为自己拥有决定孩子一切事务的权力,对另一方的探视请求不予理睬或干涉。这种行为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会引发纠纷。
对于法官来说,关于探视权的判决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如果简单地在判决书中确定一方有探视权,当事人在实际履行中对探视时间、地点、方式等意见可能不一致,容易引发纠纷。然而,过于详细的规定在执行上也会面临困难,因为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因素可能导致无法完全按照判决执行。
在司法实践中,探视权的行使经常遭到阻挠或滥用。例如,有些案例中,离婚后孩子由母亲直接抚养,父亲在行使探视权时被限制在窗口观看孩子,这种方式无法被接受。另外,有时离婚双方因探视发生纠纷,甚至影响到邻里关系。尽管《婚姻法》规定对拒不执行有关探视子女的判决或裁定者可由法院依法强制执行,但具体如何执行却没有明确规定。
法律规定,行使探视权的主体是不与未成年子女一起生活的父亲或母亲。然而,在实践中,不仅仅是父母可以行使探视权,还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其他亲属,如姑、姨、叔、伯、舅等。如果不允许这些亲属探望孩子,既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也不符合正常情理。
在行使探视权时,不与孩子一起生活的一方可能会面临孩子明确表示不接受探视的情况。这是法院在调解或裁判时往往忽略或无法预见的。这种情况下,被阻挠的父母可能会寻求法院的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