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11-15
1. 对于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行使探望权的情况,法院应当征询未成年子女的意见,就探望权的行使时间、方式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判决和执行。同时,结合其他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对于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原则上应根据当事人的协商和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方案进行判决和执行,但也应充分考虑子女的感受。如果被探望子女明确表示拒绝探望,可以参考我国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2. 对于不满7周岁的未成年子女拒绝探望的情况,原则上应按照协议或法律文书的规定进行执行,不必征求子女的意见,但应考虑子女的感受。法院可以要求直接抚养方提供证据证明探望方的行为对子女有害,否则可以要求直接抚养方履行协助探望的义务。这样做可以有效防止有人故意影响孩子的判断,以达到阻挠探望的目的。由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通常无法独立表达拒绝探望的意思,即使有,也很容易受到哄骗、离间甚至威胁,所以意思表示未必真实。
3. 对于已满7周岁的未成年子女拒绝探望的情况,法院应在父母回避的前提下征询子女的意见,让他们能够较为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法院还应当走访孩子的老师、邻居、居委会等,以了解他们的真实意愿。如果证实是因受到挑唆或威胁而拒绝探望,法院应同意探望方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可以根据情节决定对直接抚养方采取批评教育、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勒令其改正错误,说服子女同意探望,以保障探望权的实现。如果证实是已满7周岁的孩子独立自主地拒绝探望,直接抚养方仍应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尽量使孩子接受探望。如果孩子仍然拒绝探望,则不能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