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4-03-22
监护是指对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监护公证是指公证机构依法证明当事人享有监护权的事实或当事人之间签订的监护协议真实、合法的活动。
在涉外交往中,特别是在某些情况下,监护人为履行监护职责首先要证明自己享有监护权。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公证处申请办理监护公证。
监护公证的管辖权由当事人住所地的公证处或监护协议签订地的公证处负责。当事人应当亲自向有管辖权的公证处提出申请,不得委托他人代理。申请时,应填写公证申请表,并提交身份证件、与被监护人关系的证明、被监护人的基本情况以及其他相关材料。
监护协议不得包含有碍被监护人成长的内容,如强制未成年人接受宗教训练等。对不符合我国宪法和有关政策规定的监护协议,公证处将不予公证。
离婚监护权是一个广义的范畴,包括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问题以及一些人身权利及被监护人的财产处置等权利。
抚养权是一种权利,基于血亲(包括拟制血亲)而产生,虽然一般多作为义务对待。
监护是监护人对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依法实行的监督和保护。我国《婚姻法》至今尚未规定全面系统的父母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制度,这已不适应新形势下调整父母子女关系的需要。
离婚后,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监护权的行使原则如下: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6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监护人的监护职责主要包括对被监护人的人身监护(保护、照顾和管教)、财产监护(管理、保护)以及代理被监护人的权利。
如果将监护人与被监护人限定为父母与未成年子女,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关系实际上就是大陆法系国家规定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亲权关系。亲权是父母基于其特定身份对未成年子女特有的权利和义务。
现代国外立法中,亲权的内容主要包括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人身上的监护(保护教养权、住所决定权、监督权、子女返还请求权等)、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财产上的监护(子女特有财产的管理、使用、收益及为管理上所必要的处分权)以及代理未成年子女的权利。
亲权不包括亲权人与未成年子女间的扶养与继承的权利义务。
因此,如果父母分居或离婚,一方停止行使对未成年子女的亲权,并不意味着其停止对未成年子女的扶养、继承的权利义务。我国《婚姻法》虽未明文直接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权或亲权的概念,但该法第15条和第17条关于父母有教育、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义务的规定,实际上属于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监护权或亲权的内容,旨在维护未成年子女的利益。在教育、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问题上,父母的权利义务是平等的。然而,如果父母离婚,子女不能同时与父母共同生活,父母将面临依据什么原则决定对未成年子女监护权的行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