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29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乘客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妨害安全驾驶的行为,根据其危害程度的不同,可以被定性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如果该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可以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进行处罚。如果该行为导致了人员重伤、死亡或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可以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进行处罚。
对于实施上述行为的情形,如果具有以下情况之一,应该从重处罚:
即使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一般也不得适用缓刑。
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驾驶行为具有高度危险性,可能导致重大交通事故和严重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威胁公共安全。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要高度重视这种行为的危害,充分发挥刑罚的震慑和教育作用,预防和减少妨害安全驾驶的不法行为的发生。
公安机关在接到妨害安全驾驶相关警情后,应及时处警并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处置。同时,要妥善保护事发现场,全面收集和提取证据,特别是注意收集行车记录仪、道路监控等视听资料。人民检察院应当对公安机关的立案和侦查活动进行监督。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公开、公正审判。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对于社会影响大、舆论关注度高的重大案件,应在依法办案的同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案件进展情况。要广泛拓展传播渠道,尤其是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及时通报案件信息、澄清事实真相,向全社会传递公安和司法机关坚决惩治妨害安全驾驶违法犯罪的决心,提升公众的安全意识、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
办案单位要切实贯彻“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以各种有效形式开展以案释法,选择妨害安全驾驶犯罪的典型案例进行庭审直播,或者邀请专家学者、办案人员进行解读,阐明妨害安全驾驶行为的违法性和危害性。要坚持弘扬社会正气,选择及时制止妨害安全驾驶行为的见义勇为事例进行褒扬,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制止妨害安全驾驶行为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各地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并及时上报执行中遇到的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2019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