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损害赔偿在哪些情形下法院不予支持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9-28
在离婚的时候,往往会涉及到一些财产的分割问题,在这个分割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纠纷,损害他人的利益,那么在整个离婚过程中损害赔偿,什么情况下法院是不会支持的呢?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离婚损害赔偿的支持情形
重婚
根据《婚姻法解释(一)》第二条的规定,重婚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以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方式非法同居。最高人民法院民庭认为,重婚行为主要是指“包二奶“现象,这是对除重婚以外的其他违反一夫一妻制行为的俗称。这与没有配偶的男女之间的同居行为有本质区别。例如,男女青年在恋爱中的试婚同居,符合法定结婚条件的男女未办理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同居,丧偶的老年人考虑到子女、财产、身体、社会习俗等因素而选择不以结婚为目的的同居行为,这些同居行为虽然违反了法定的结婚形式要件,但没有违反一夫一妻制,因此不属于《婚姻法》禁止的行为。为了限制和避免法律对公民私权领域的过分干预,对于“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行为与通奸、嫖娼及其他偶发性的婚外性行为应当区分对待,即将两性间的同居理解为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生活,而不是临时短暂性的共居一处。在判断是否构成同居关系时,应考虑双方共同生活的时间长短、关系的稳定程度等因素,并由承办法官根据具体情况自由裁量。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根据《婚姻法解释(一)》第二条的规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以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方式非法同居。最高人民法院民庭认为,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主要指的是“包二奶“现象,这是对除重婚以外的其他违反一夫一妻制行为的俗称。这与没有配偶的男女之间的同居行为有本质区别。例如,男女青年在恋爱中的试婚同居,符合法定结婚条件的男女未办理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同居,丧偶的老年人考虑到子女、财产、身体、社会习俗等因素而选择不以结婚为目的的同居行为,这些同居行为虽然违反了法定的结婚形式要件,但没有违反一夫一妻制,因此不属于《婚姻法》禁止的行为。为了限制和避免法律对公民私权领域的过分干预,对于“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行为与通奸、嫖娼及其他偶发性的婚外性行为应当区分对待,即将两性间的同居理解为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生活,而不是临时短暂性的共居一处。在判断是否构成同居关系时,应考虑双方共同生活的时间长短、关系的稳定程度等因素,并由承办法官根据具体情况自由裁量。
实施家庭暴力
根据《婚姻法解释(一)》第一条的规定,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家庭暴力的实施应存在特定的亲属身份关系,即施暴人与受害人之间具有亲属关系且在日常生活中共同居住。家庭暴力行为发生的地点通常是家庭住所。因此,家庭成员应理解为具有亲属身份关系且在日常生活中共同居住的人员。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包括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后果。然而,家庭成员之间的日常争吵、偶尔打闹以及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家庭纠纷不属于家庭暴力范畴。这一解释符合我国的国情,也有利于维护家庭的和睦稳定。
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虐待是指以作为或不作为的形式,对家庭成员进行歧视、折磨、摧残,使其在精神和肉体上遭受损害的违法行为。虐待的表现形式包括打骂、恐吓、冻饿、患病不予治疗、限制人身自由等。虐待和家庭暴力存在一定的包容关系,但虐待的性质和程度更为严重,家庭暴力只是虐待的一种表现形式,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如果夫妻一方虐待家庭成员导致夫妻感情破裂,无过错方有权要求虐待行为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根据法律明确使用的“家庭成员“一词,无论受害人是配偶一方还是家庭其他成员,都可以以对方有虐待行为为由请求离婚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