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11-24
虚假离婚是指夫妻一方或者双方本无离婚的真实意思,而因双方通谋或受对方欺诈而做出离婚的意思表示。在司法实践中,虚假离婚主要表现为夫妻假离婚以达到拆迁补偿、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等目的或者以逃避计划生育政策的处罚等。
在当前市场经济下,城市建设加快,土地征用频繁,当事人以离婚为手段,达到离婚后户口分立的目的,从而获取更多的补偿、安置待遇。例如,某市某地规定农村户口单身者可在农村城镇化时获得住房和补贴。当地的人们纷纷离婚并得到了优惠的待遇,虽然这些离婚者钻了法律的空子,但又有政策的保护,对他们的虚假诉讼行为只能听之任之。
另外,夫妻双方假离婚也常用于转移财产、逃避债务。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法院在执行债务案时,债务人如果无偿还能力,一般情况下应中止执行。因此,一些欠债人在案件执行前会千方百计处分财产,以制造无力偿还的假象来逃避法律的制裁。例如,王某欠外债20余万元,债权人多次追讨却未得到偿还。无奈之下,债权人诉至法院。王某得知后与妻子合谋离婚,并提出由一方抚养孩子,家庭财产作为抚养费全部归其所有;另一方没有抚养孩子,没有任何财产,并负责清偿全部债务。实际上,他们仍在一起共同生活,一旦法院执行,他们便拿出离婚证书作为“上方宝剑”,让法院执行陷入困境。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然而,一些人受到多子多福、重男轻女旧思想的影响,总是想方设法超生、多生。为了达到超生目的,有些人会在女方怀孕时假办理离婚手续,待孩子出生后再行复婚。还有一种情况是,离婚后女方先与别人结婚,但仍与前夫同居,生下孩子后再与前夫复婚。对于这些欺诈行为,法律束手无策。婚姻法规定公民有结婚的权利,也有离婚的权利。当事人以离婚作为达到某种欺诈目的手段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并以双方已自愿达成离婚协议为由,要求法院出具调解书时,法院查明事实的义务与当事人离婚自由的权利发生冲突。即使法院审查后认为夫妻间感情没有破裂,在双方都同意离婚的情况下,也不能剥夺当事人离婚自由的权利,这为一些假离婚生二胎的人提供了条件。
在离婚诉讼过程中,夫妻共同财产、债权债务必须查明。实物性财产及依法登记的财产相对容易查明,但涉及第三人的债权债务则容易虚构,无法真正查明。在诉讼过程中,经常出现一方提出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单方经手的债务,要求确认为夫妻共同债务,而另一方则予以否认的情况。例如,一对夫妻在离婚时,丈夫声称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他向他人借款5万元用于生活需要,至今未还,并要求妻子共同承担还款责任。案件审理过程中,债权人出庭作证并当庭提供了一份借条作为证据。然而,妻子表示对该借款一无所知,并对借条的真实性提出异议。在这种情况下,对借款事实的认定成为关键问题。作为借款事实的证据,借条极易伪造。如果无法确认该借款的真实性,就无法保护债权人的利益。然而,在借条伪造的可能性极大的情况下,如果确认该借条的证明效力,就会缺乏法律的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