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12
风险代理是指在订立合同时,委托人无需支付代理费用,而是在诉讼结束后根据协议约定的比例从胜诉或执行所得中支付代理费用。如果委托人败诉或最终没有财物或利益所得,委托人则无需支付费用。风险代理允许律师从高风险中获取高回报,鼓励律师以最少的时间和费用推动诉讼,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委托人争取最大利益。因此,风险代理重新分配了诉讼风险,增加了律师的风险,相应地减少了委托人的利益。风险代理的实施需要建立在委托人与律师之间的相互信任基础上,特别是对于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能力预测诉讼风险的律师,提出了更高的订约要求。
根据国家发改委、司法部2006年4月13日颁发的《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第11条规定,办理涉及财产关系的民事案件时,委托人在被告知政府指导价后仍要求实行风险代理的,律师事务所可以实行风险代理收费。根据第13条规定,在实行风险代理收费前,律师应当明确告知委托人政府指导价,并在确定采用风险代理方式后,充分释明双方承担的风险责任、收费方式、收费数额或比例。
律师在提供法律服务时,应向委托方明确说明通过诉讼和仲裁案件可能获得更大利益的可能性,以及同样存在的可能导致未获利但扩大损失的风险。在收费方面,律师应充分释明收费的方式、数额、计算基础以及比例,以防止双方对收费标准与方式产生分歧。对于这些风险提示和特别告知的事项,最好通过会议纪要、谈话笔录、合同文本等方式进行记录,以备争议发生时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