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中的死亡构成问题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处理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法律知识

医疗事故中的死亡构成问题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3-12

 
420929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如果不认真履行职责,不遵守操作规程,有可能会造成医疗事故的发生,那么出现死亡会不会构成医疗事故?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的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需要根据死亡是否是由医护人员的过失造成来确定患者的死亡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如果是由医护人员的过失造成的,那么就属于医疗事故。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对于发生以下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1. 导致患者死亡或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2. 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3.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发生或发现医疗过失行为时,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医疗纠纷中的证据收集

由于在医疗纠纷中,证据的收集比较困难,患者一方在及时、有效地收集证据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发生医疗纠纷时,患者应首先意识到收集证据的重要性,应要求医院立即封存病历资料,并最好能对封存过程进行公证或请律师作为见证。医疗机构没有任何理由拒绝或拖延患者的合法要求。
  2. 如果因抢救急危患者而需要医务人员补记病历,患者有权要求在场监督补记过程。
  3. 在复印、封存和启封病历资料及其他证据时,医院和患者双方都应共同在场,如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医疗机构还应通知采供血机构派员到场。应复印和封存所有可复印和封存的资料,并由医疗机构加盖证明印记。
  4. 患者应及时要求进行相关的检验,并充分行使自己选择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的权利。
  5. 如果案件将要或已经进入诉讼程序,应及时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或调查取证。由于患者能复印的病历资料是有限的,而医院有些病历资料的撰写不需要经过患者签字确认,因此迅速采取保全措施对所有病历资料进行保护,可以防止病历资料被篡改。
  6. 虽然医院负有举证责任,但患者也不应被动等待,应尽量收集有利于自己的一切证据。
延伸阅读
  1. 医疗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
  2.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的程序
  3. 医疗事故的定义和要件
  4. 医疗过失鉴定
  5. 技巧一:及时复印封存资料

医疗事故处理热门知识

  1. 正确认识《条例》和《民法通则》的关系
  2. 注射室工作制度的规定
  3. 医疗纠纷律师怎么收费
  4. 医疗纠纷怎么处理最好的方法
  5. 患者如何处理医疗事故纠纷
  6. 医疗纠纷期限为多少年
  7. 如果发生了医疗纠纷应该怎么处理
医疗事故处理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的处理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解决途径
  3. 医疗事故发生后的紧急处理
  4.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5.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6.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7. 医疗事故等级确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