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案件“造假”证据应如何应对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11-28
“假”证据一般体现在方面,对于及感情过错方面,当事人一般不会造假,无非是说说“假”话而已。因为财产分割涉及当事人的经济利益,因此,在财产分割中,“假”的证据较为常见。
涉嫌假造债务的认定及处理
债务作假在房产争议中的体现
在涉嫌债务作假的情况下,很多情况都体现在房产上。由于其他方面的生活开销较少,即使作假,数额也不会太大。然而,购房资金在大城市往往是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牵涉到巨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当事人造假的现象较为普遍。
房款来源的造假行为
当事人在房产争议中涉嫌造假的主要体现在房款来源上,即声称在购房时向父母或其他亲属朋友借款。有些涉嫌造假者还提供了“欠条”或“协议”作为证据。例如,我们曾在2002年代理了一起案件。在这起离婚案件中,男方声称两年前购房款中的30万元是向其父母借的款项,并提供了向父母打的借条、父亲的证言以及还款协议作为证据。因此,男方要求女方连带承担向父母的借款30万元。而女方则表示从未听男方提过向男方父母借钱的情况,也不承认有向男方父母借款的事实,认为这些钱款都是夫妻共同生活中赚来的。男方则辩称根据双方的收入情况,双方结婚不到3年,不可能有30万元的存款,而只有另外10万元的房款存款,以此印证借款事实。那么,如何处理涉及房屋中的借款争议呢?
处理涉及借款争议的问题
首先,本案审理的是一起离婚案件,涉及离婚、子女抚养和共同财产分割三个方面的内容。然而,法院不便在一个离婚案件中对涉及第三人的借款法律关系进行认定和处理。因为一般的离婚案件只有原告和被告两方当事人,无法将债务和债权人列为第三人。如果法院对该债务是否存在进行处理,可能会侵犯第三人的利益。例如,如果认定债务不存在,那么第三人即男方父母将无法上诉,这无疑会严重影响其诉讼权利的行使,导致对其权益的侵害。因此,在双方各执一词的情况下,法院一般不会在一个离婚案件中处理涉及第三人权益的争议。如果男方认为债务关系存在,可由其父母另案提出债务诉讼,并由法院进行处理。其次,即使男方父母另案起诉,也未必能够确凿无误地胜诉。为什么呢?因为如果男方父母另案提出了欠款纠纷的诉讼,那么借款事实是否存在将成为案件争议的焦点。从本案实际情况来看,鉴于男方与男方父母之间的特殊利害关系,仅凭欠条可能还不能完全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如果女方提出异议,还需要考虑该“欠条”记载的借款时间等内容是否经得起司法鉴定。此外,还需要考虑男方父母30万元的来源是如何的、分几次以何种形式汇入或交给男方的,是否有相关的银行材料和单据可以证明。如果仅仅有一张欠条而没有其他任何证据佐证,法院认定30万元债务存在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另外,如果本案根本不存在借款关系,而是男方及其父母伙同伪造证据提起诉讼,不仅要承担民事风险,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因此,如果债务为假,巨大的心理压力通常也会使很多想造假者望而却步。
假造花销的认定及处理
假造花销的情况
如果一方当事人想要让对方在共同财产中分得较少,可能会向法院提交已消费的钱财作为证据,以便从自己掌握的财产中扣减对方应分的份额。
处理涉嫌假造花销的问题
遇到另一方涉嫌假造花销的情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处理:其一,要考虑对方所声称的花费用于何处。只有为家庭生活开销的情况才能作为共同财产的合理消耗。如果一方声称花费用于给予姐妹、亲友,或声称花费用于赌博而输掉,这些都不能作为让另一方共同承担消耗的理由。其二,要考虑对方所谓开销的证据。例如,对方声称花费用于家庭开销,但开销数额过大,超出合理范围,就应要求对方提供证据。例如,对方声称两个月前取出的3万元用于家庭开销,而一般家庭开销一个月只需一两千元,或对方根本没有承担任何花费,这种情况下,另一方有权要求对方说明具体开销的项目和大致数额,并提供相关的票证。在质证票证时,需要考虑对方提供的是否为正规发票,并分析对方提供的票证的真实性和关联性。一般情况下,如果对方主张在短时间内有大额合理支出,但没有必要和合理的票证作为佐证,法院很难支持其诉求。其三,要结合一方花销的婚姻背景,分析其开销是否存在主观恶意。例如,某男在婚姻期间在商场大肆购物,不仅购买了高级时装,还购买了名贵手表等,开销达数万元。在离婚时,他声称这些都是他个人专属的物品。或者突然携带父母出国旅游,开销巨大。在双方夫妻感情恶化、甚至已经或即将进行离婚诉讼的情况下,一方由此产生的不合理开销,法院一般难以让双方共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