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险:合法权益保全的法律手段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特殊侵权 > 其他特殊侵权法律知识

紧急避险:合法权益保全的法律手段

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5-03-26

 
416786
紧急避险是一种正当的自我保护行为。主观上也许并不存在问题,但由于紧急避险而导致的损害,当事人也不能够因为这种自我保护行为而完全不会承担责任。还需要对事故进行分析,如果避险行为过当,仍然需要承担责任。接下来,就跟着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看看吧。

紧急避险是一种合法手段,通过损害一种合法权益来保全另一种合法权益。然而,为了排除其社会危害性并成为对社会有利的行为,紧急避险必须符合法定条件。

一、避险意图

避险意图是紧急避险构成的主观条件,指行为人实行紧急避险的目的在于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因此,行为人实行紧急避险必须是为了保护合法利益。保护非法利益的紧急避险行为是不允许的。例如,脱逃犯为了逃避公安人员的追捕而侵入他人住宅,这不能被认为是紧急避险,行为人仍应承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的刑事责任。

二、避险起因

避险起因是指只有存在对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的危险,才能实行紧急避险。如果没有危险的存在,就没有避险的必要。一般来说,危险的起因可以是人的行为,但必须是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对于合法行为,不能实行紧急避险。此外,危险也可以来自自然界的力量,如火灾、洪水、狂风、大浪、山崩、地震等。还可以是动物的侵袭,如牛马践踏、猛兽追扑等。只有在以上情况下,危险对国家、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造成威胁时,才可以实行紧急避险。如果实际上并不存在危险,但由于对事实的错误认识,行为人善意地误认为存在危险,因此实行了所谓的紧急避险,这在刑法理论上称为假想避险。对于假想避险的责任,适用对事实认识错误的解决原则。

三、避险客体

紧急避险是通过损害一种合法权益来保全另一种合法权益。因此,紧急避险所损害的客体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明确这一点,对于区分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具有重要意义。在行为人的不法侵害造成对国家、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的危险的情况下,如果通过损害不法侵害人的利益的方法来保护合法权益,那就是正当防卫。如果通过损害第三者的合法权益的方法来保护合法权益,那就是紧急避险。损害的对象不同,是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重要区别之一。

四、避险时间

紧急避险的时间条件是指正在发生的危险必须是迫在眉睫,对国家、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已直接构成威胁。对于尚未到来或已经过去的危险,都不能实行紧急避险。否则就是避险不适时。例如,海上大风已过,已经不存在对航行的威胁,船长这时还命令把货物扔下海去,这就是避险不适时。船长对由此而造成的重大损害应承担刑事责任。

五、避险可行性

紧急避险的可行性条件是指只有在没有其他方法可以避免危险的情况下,才允许实行紧急避险。这也是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的重要区别之一。由于紧急避险是通过损害一个合法权益来保全另一个合法权益,对于紧急避险的可行性必须严格限制,只有当紧急避险成为唯一可以避免危险的方法时,才允许实行。刑法第21条第3款规定: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这是因为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这些负有特定责任的人应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履行其特定职责,而不允许他们以紧急避险为由逃避责任,玩忽职守。

避险过当: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

根据刑法第21条第2款的规定,如果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行为人应承担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在刑法理论上,将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而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行为称为避险过当。避险过当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对于追究其刑事责任,应根据其罪过形式,参照我国刑法分则有关条文来定罪量刑。在避险过当的罪过形式中,大多数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在少数或个别情况下,可能由间接故意或过于自信的过失构成避险过当。由于避险过当在主观上是出于保全合法权益的动机和目的,在客观上发生在紧迫的情况下。因此,对于避险过当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延伸阅读
  1. 行政执法的定义和要素
  2. 遵守法律是财产分配和纠纷解决的前提
  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适用民诉的意见,督促程序进行的具体规定如下:
  4. 注意抵押财产的合法性
  5. 白条逾期是否涉嫌非法占有?

特殊侵权热门知识

  1. 代履行的定义和条件
  2. 家庭冷暴力离婚的法律途径
  3. 刑讯逼供的取证手段
  4. 函号:
  5. 价格欺诈的定义与法律规定
  6. 挪用公款200多万7天构成犯罪的刑事责任
  7. 非法集资报案有没有期限
特殊侵权知识导航

侵权纠纷解决方案

  1. 职务侵权纠纷
  2. 因建筑物倒塌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如何救济
  3.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致人损害如何维权
  4.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遭受损害如何维权
  5. 网站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律师函该如何应对
  6.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7.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处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