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1-09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或者因离婚达成的财产分割协议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当发生因履行财产分割协议而引发的纠纷时,人民法院应当受理此类诉讼。
协议离婚是指当事人双方到婚姻登记部门办理的离婚,不包括通过法院调解的离婚方式。如果协议离婚后一方不履行或不正当履行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义务,另一方可以根据离婚协议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然而,离婚协议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并不意味着具备法律效力。在离婚登记时,婚姻登记机关仅对形式进行审查,在法院确认其效力之前,不能认为其合法有效。因此,除了法院判决、裁定、调解,仲裁机关裁决以及经公证的债权文书等财产部分可以强制执行外,其他文书在未经有权部门确认其效力之前,不能直接申请执行。
协议离婚后,双方在履行财产分割协议时发生的纠纷是否适用《合同法》是一个重要问题。有人认为,《合同法》明确规定了婚姻、收养、监护等涉及身份关系的协议应适用其他法律规定。基于此,离婚财产协议纠纷不应适用《合同法》。然而,筆者认为,《合同法》上述规定排除适用身份关系协议是因为这类协议与人身关系密切相关,而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割部分或单独的财产分割协议是夫妻作为平等民事主体签订的,仅涉及财产处理问题,与身份关系无关。因此,应适用《合同法》。
在协议离婚后,一方想要变更或撤销原财产分割协议,该方的诉讼请求会被法院受理,但需要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在签订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乘人之危、显示公平等情形,违背了其真实意思。然而,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之一,一方可以申请法院确认该财产分割协议全部或部分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了国家利益(若未损害国家利益,仅是违背了一方的真实意思,则是属于可变更或撤销的情形,而非无效情形,这一点前面已提到);(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有人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释中仅把存在“欺诈、胁迫”的情形作为一方申请撤销或变更离婚财产协议的理由,未包括“乘人之危、显示公平”等情形。对此,筆者认为,“乘人之危、显示公平”等情形在合同法中已有规定;再者,司法解释在表述时在“欺诈、胁迫”后面加了一个“等”字,这说明“欺诈、胁迫”并非可申请撤销或变更的唯一理由。需要注意的是,在处理“显示公平”这一理由时,应慎重考虑能够查清的事实。因为协议双方曾为夫妻,在一起生活过,一方在离婚时自愿将夫妻共同财产全部或大部分分割给对方也并非不可能。
一方应在办理离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起诉讼(包括撤销、变更之诉,确认无效之诉以及要求对方履约之诉等),这个时限不得中止、中断和延长。虽然《合同法》规定的是两年的时限,但《婚姻法》出于对婚姻领域的特殊考虑而将此时限减少为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