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逃出资罪的情形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3-31
我国对公司法进行修改后,股东的出资从实缴出资变成是认缴出资,股东只需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出资进行认缴就可以了,但出资要真实并且不得抽逃出资,那么抽逃出资罪的情形有什么?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抽逃出资罪是指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验资成立后,抽逃其出资,但保留股东身份和原有出资数额的行为。根据新公司法的规定,抽逃出资仅指已实际出资到位的资金,对于股东认缴但尚未出资部分,不存在抽逃的可能性。与虚假出资相比,虚假出资是指股东从未出资的情形。
抽逃出资的几种方式
在实践中,抽逃出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
- 设立公司时利用过桥贷款作为注册资金,待公司注册成立后,将过桥贷款部分或全部抽走。
- 伪造虚假的基础交易关系,如公司与股东间买卖关系,公司将股东注册资金的一部分划归股东个人所有。
- 将注册资金的非货币部分,如建筑物、厂房、机器设备、工业产权、专业技术、场地使用权等在验资完毕后,将其一部分或全部抽走。
- 未提取法定公积金或者制作虚假会计报表虚增利润,在短期内以分配利润的方式提走出资。
- 抽走货币出资,以其他未经审计评估且实际价值明显低于其申报价值的非货币部分补账,以达到抽逃出资的目的。
- 通过对股东提供抵押担保而变相抽回出资等。
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立案标准
根据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立案追诉标准如下:
- 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涉嫌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 超过法定出资期限,有限责任股东虚假出资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并占其应邀出资金额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数额在三佰万元以上并占其应邀出资金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抽逃出资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并占其实缴出资数额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股东抽逃出资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并占其实缴出资数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 造成公司、股东、债权人的直接经济损失累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 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 致使公司资不抵债或者无法正常经营的;
- 公司发起人、股东合谋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
- 两年内因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的,又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
- 利用虚假出资、抽逃出资所得资金进行违法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