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08
婚后共有财产,也被称为夫妻共同财产,主要指的是夫妻在婚姻关系持续期间所获得的财产,这些财产归属于夫妻共同所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具有婚姻关系的夫妻是夫妻共同财产的主体。未形成婚姻关系的男女、如未婚同居、婚外同居,以及无效或被撤销婚姻的男女双方,不能成为夫妻共同财产的主体。
夫妻共同财产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是指自合法婚姻缔结之日起,至夫妻一方死亡或离婚生效之日止。
夫妻共同财产的来源包括夫妻双方或一方所得的财产。这既包括夫妻通过劳动所得的财产,也包括其他非劳动所得的合法财产。但是,法律直接规定为个人特有财产的和夫妻约定为个人财产的除外。在这里,“所得”指的是对财产权利的取得,而不要求对财产实际占有。例如,如果一方在婚前获得稿费,但在婚后才实际取得,这笔稿费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同样地,如果在婚后答应支付的稿费直到婚姻关系终止前都没有支付,那么这笔稿费也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所有权,双方享有同等的权利,承担同等的义务。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特别是夫妻一方对共同财产的处分,除非另有约定,应当取得对方的同意。
对于无法证明属于夫妻一方的财产,将被推定为夫妻共同财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11月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的规定,当事人主张权利的一方有责任举证。如果当事人无法提供有力证据,而法院也无法查实,将按照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处理。国外也有类似的规定,例如瑞士民法典第226条规定:“凡无证据证明属于夫妻一方个人财产的财物均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原则上,夫妻共同财产应当均等分割。根据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财产的来源等情况,双方可以协商处理。如果协议无法达成,人民法院将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并照顾子女和女方的权益原则进行判决。
夫妻一方死亡时,如果需要分割遗产,应当先将夫妻共同财产的一半归另一方所有,其余的财产为死者的遗产,按照处理。
根据法律规定,婚后共有财产的法定范围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