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能作为法院裁判依据吗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1-29
离婚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
背景
2007年,甲与乙经当地婚姻登记机关登记结婚,同年生育一男孩丙。婚后甲乙双方关系不和,孩子丙跟随甲的父母居住。2009年10月,甲乙双方签订了一份离婚协议,约定了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等事项。然而,双方并未持该协议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办理离婚。2012年1月,甲作为原告诉至法院要求离婚,乙提供了该协议作为判决依据。被告乙主张该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能够作为法院判决的依据。
法律分析
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八条规定,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或者当事人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然而,在本案中,离婚协议并未经婚姻登记机关确认,因此不能作为法院判决的依据,而只能作为参考,用于判断夫妻感情状况、确定子女抚养问题和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子女抚养问题
根据案情,丙未满周岁即交由原告的父母抚养,并未改变丙的生活环境,有利于丙的健康成长。因此,法院应支持原告抚养丙,并要求被告支付部分抚养费。
财产分割问题
根据离婚协议约定,“结婚后男女双方赚取的财产归女方所有”。然而,该约定违背了公平原则,不会得到法院的支持。另外,关于“青春损失费”的主张,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也难以得到法律的支持。
结论
综上所述,婚内离婚协议是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需经确认准予离婚才生效。在本案中,未经婚姻登记机关确认的离婚协议不能作为法院判决的依据,只能作为参考。因此,被告乙的要求不能得到法院的支持。法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规定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