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履行违约的定义和判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履行 > 拒绝履行法律知识

拒绝履行违约的定义和判定

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5-03-14

 
405686
履行合同是很重要的,合同需要得到履行,才能达到双方当事人订立合同想要的目的。有的合同可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当事人无法履行合同。有的朋友就会疑惑,拒绝履行和履行不能的界定标准是什么?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拒绝履行是指当事人可以履行合同,但由于自身的主观原因而不履行,属于违约行为。合同的履行不能是因为客观原因不可能履行合同。

履行不能的认定

履行不能,又称为给付不能,是指债务人由于某种原因,事实上已不可能履行债务。履行不能导致债的目的客观上无法实现,从而导致债务消灭或转化为损害赔偿。

履行不能的原因有多种,有时是因为标的物已灭失;有时虽然标的物存在,但因为法律上的原因而不能交付,例如标的物被依法规定为限制流通物;有时是因为债务人自身的原因不能提供原定的劳务,例如在以提供劳务为标的的合同中,债务人丧失劳动能力等。

履行是否可能应根据一般社会观念判断,不能仅凭债务人的观念来断定。凡是社会观念认为债务事实上已无法强制执行的情况,即属于履行不能。即使尚有履行的可能,但如果履行将付出不适当的代价或冒有生命危险,或因此违反更重大的义务,则根据诚实信用原则,也应认定为履行不能。但履行不能不包括以下情形:履行困难;债务人缺乏资力;选择之债中尚有可选择的给付;货币之债和利息之债。

合同履行不能的法律后果

第一,自始履行不能的有效合同,无论是否可归责于债务的事由,债务人均应承担违约责任,但应免除债务人的实际履行责任;债权人可以依法解除合同,并请求赔偿损失。此外,若违约人的行为构成犯罪,违约人依法还应承担刑事责任。

第二,因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致使合同全部不能履行,债务人应免除实际履行责任,但应承担违约责任;债权人可以依法解除合同,并请求赔偿损失。

第三,因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而致一时履行不能,待不能原因清除以后,债务人应履行原债务,并承担违约责任,但此时履行不得违反《合同法》第110条的规定。

第四,因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而致合同履行不能,债务人可以解除不能履行部分的实际履行责任,对能履行的部分仍应继续履行,但不得违反《合同法》第110条的规定,并同时承担违约责任;若部分履行不能致使债权人订约目的不能实现,债权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请求赔偿损失。

第五,若因不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而致合同履行不能,债务人的法律后果分别表现为:(1)解除原债务的实行履行责任。因一时履行不能,债务人在不能障碍消除前不负履行迟延责任;(2)遇有履行不能情形时,债务人有及时通知对方的义务,并有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的义务,如《合同法》第118条的规定;(3)除承担违约责任,如《合同法》第117条的规定。

延伸阅读
  1. 不履行赡养义务是否影响继承权
  2. 买卖合同拒绝履行的赔偿准则
  3. 赡养义务的法律规定及后果
  4. 违约责任的表现形式
  5. 李先生咨询:高某违约问题及责任承担

合同履行热门知识

  1. 合同法律师探讨先合同义务的若干问题
  2. 不能履行的法律依据
  3. 担保合同的中止条件
  4. 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及解除合同
  5. 人间“蒸发”:借款人逃避还款责任
  6. 单务合同中当事人是否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
  7. 迟延履行期间被执行人财产清偿顺序的确定
合同履行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