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离婚是否可出具民事调解书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0-14
在结婚之前有些人对自己另一半的精神状况并不了解,结婚之后才知道原来对方是精神病患者。没有人愿意跟精神病患者生活一辈子、照顾对方一辈子,就会要求离婚。那么,精神病患者离婚是否可出具民事调解书?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讲解这方面知识。
精神病患者离婚是否可出具民事调解书
可制作民事调解书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98条的规定,精神病患者可以出具民事调解书。
精神病患者的离婚登记申请
根据我国《婚姻登记条例》的规定,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当事人,其离婚登记申请将不予受理。这意味着这类人无法通过协议方式离婚,而必须通过诉讼途径来解决。那么,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申请下,法院是否可以在双方当事人自由的情况下出具民事调解书呢?
法院出具民事调解书的情况
根据1989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第三条的规定,以下情况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在一方坚决要求离婚且经调解无效的情况下,法院可以依法判决准予离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94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离婚案件由其法定代理人参加诉讼。如果法定代理人要求发给判决书,可以根据协议内容制作判决书。根据以上两条规定,法院可以出具民事调解书。
离婚调解书是否需要注明当事人患有精神病的事实
精神病人的婚姻权利
尽管精神病人无法履行婚姻的权利义务,但法律并未剥夺精神病人的婚姻权利。根据《母婴保健法》第8条的规定,婚前医学检查应包括对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及有关精神病的检查;根据第9条的规定,如果经婚前医学检查发现患有指定传染病在传染期内或者有关精神病在发病期内的情况,医师应当提出医学意见,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暂缓结婚。可见,法律对精神病人的婚姻问题采取了一种有条件许可的态度。由于缺乏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婚前检查、登记等环节执行标准不一,加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许多不具备结婚条件的精神病人成为婚姻关系的当事人。而精神病人的病态难以在双方之间培养正常的夫妻感情,或容易导致夫妻感情出现裂痕,因此以精神病人为当事人的离婚诉讼并不罕见。
离婚调解书的内容
考虑到现实中精神病患者在精神正常的情况下隐瞒病情结婚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防止精神病患者在下次结婚时继续隐瞒病情,并保护第三人的相关知情权,我认为,在作为离婚证使用的民事调解书上应明确注明当事人患有精神病的事实。当事人精神病治愈后,完全可以通过司法精神病鉴定机构对其进行鉴定,以确定其是否具备民事行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