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7-01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关系解除时,一方向另一方主张补偿金的问题,涉及到补偿金是否应受法律保护以及已支付的部分是否可主张返还的问题。根据倾向性观点,这种补偿金属于不可强制执行的自然债务,履行与否全凭债务人的意愿,法律不加干涉。但是一旦履行,将不得请求债权人返还,债权人接受的履行将不是不当得利,法律承认其保持受领给付之权利。根据我国民事法律的规定,对于超过诉讼时效的债务作了规定,但对于“自然债务”的概念、分类、效力并未规定。根据传统的民法理论,解除同居关系的补偿金应当属于不法原因之给付的自然债务,因为其违反了《婚姻法》的禁止性规定,同时也侵犯了配偶的财产权益。
在司法实践中,如果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关系解除时,一方主张补偿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一方履行后反悔,主张返还已支付补偿金的,人民法院亦不予支持。但合法配偶起诉主张返还的除外。同时,如果一方故意隐瞒已婚身份,另一方得知后要求结束关系,一方自愿给另一方打欠条表示补偿之意,事后又反悔的,对受欺骗一方主张补偿款的请求应予支持。然而,感情问题不同于商业交易,一方故意隐瞒已婚身份,另一方也未尽审慎的注意义务。因此,对于是否补偿全凭当事人的自觉自愿,属于不可强制执行的自然债务。
对于婚前给付财物的性质问题,有学者称之为附条件赠与行为,即以结婚为目的而在婚前一方给予对方财物。在农村特别是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婚前给付财物通常是因旧俗所累,并非自愿。当双方因各种原因不能成婚时,一方要求另一方返还,法院一般应予支持,这也符合公平的法律理念和民间的风俗习惯。
在司法实践中,婚前给付财物的纠纷一般呈现以下特点:双方事先及事后对一旦婚恋不成所购房屋如何处理并无约定;产权证上记载的权利人或预登记的权利人一般为男女双方,而实际房款大多数由一方全额支付;涉讼时房屋市场价格较购房时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双方都想自己取得房屋产权;因房价上涨导致的房屋增值部分的归属成为争执焦点。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婚前给付财物通常被认定为共同共有财产。因此,在处理婚前给付财物的纠纷时,应根据已给付财物的实际使用情况和双方在共同生活中的贡献程度进行适当的分割。同时,应考虑到双方在共同生活中是否发生了必要的消耗,是否为筹办婚事支付了必要的费用等因素。在处理方式上应当灵活把握,真正体现公平原则。
恋爱期间共同购房的纠纷一般呈现以下特点:(1)双方事先及事后对一旦婚恋不成所购房屋如何处理并无约定;(2)产权证上记载的权利人或预登记的权利人一般为男女双方,而实际房款大多数由一方全额支付;(3)涉讼时房屋市场价格较购房时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双方都想自己取得房屋产权;(4)因房价上涨导致的房屋增值部分的归属成为争执焦点。
在处理恋爱期间共同购房的纠纷时,应根据已购房屋的实际情况和双方在购房过程中的贡献程度进行分割。如果没有按份共有的特别约定,一般认定为共同共有。双方终止恋爱关系后分割共有财产,符合《物权法》关于“共同共有人在共有的基础丧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时可以请求分割”的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一方取得房屋应退还另一方在此期间的出资。同时,由于两人在购置房屋时以共同组建家庭为目的,双方均未提供所购房屋的产权份额有过约定的证据,故在共同取得房屋产权登记后,因市场因素房屋价值获得增值,该增值部分的财产应依照共同共有的原则予以处理。
彩礼具有严格的针对性,必须是基于当地的风俗习惯,为了最终缔结婚姻关系,不得已而为给付的,其具有明显的习俗性。
在处理有关彩礼纠纷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彩礼的给付人和接受人可能包括男女双方的父母和亲属,他们均可成为返还彩礼诉讼的当事人;(2)应根据已给付彩礼的实际使用情况和双方在共同生活中的贡献程度进行适当返还;(3)考虑到彩礼可能已经用于购置双方共同生活的物品或在共同生活中消耗,应灵活把握处理方式,真正体现公平原则。
根据《婚姻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的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在处理女方怀孕期间财产纠纷时,应遵守以上法律规定。如果女方怀孕期间,男方提出离婚,人民法院应不予受理。然而,如果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不受以上限制。这些规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妇女、儿童的权益。
未婚同居当事人签订的忠诚协议不能受到法律保护,对这类纠纷起诉到法院的,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因为《婚姻法》是规范合法夫妻关系的,未婚同居关系不是婚姻法调整的范围,恋爱是自由的,恋爱时不得脚踏两只船只是道德范畴的要求。
根据《婚姻登记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婚姻登记机关不得受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申请离婚登记。如果民政部门未尽到审慎的注意义务办理了离婚登记,比如一方患有精神病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情形,该如何处理呢?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不得申请再审。同样的道理,一旦登记离婚生效,已经离婚的当事人就有权与其他的人结婚,如果离婚登记可以被随意撤销,将无法保护第三人的婚姻权利。因此,离婚登记中有关解除婚姻关系部分不能予以撤销。
根据《婚姻法》的规定,重婚是指已经有合法配偶的情况下,再与他人结婚的行为。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指已经有合法配偶的情况下,与他人建立婚外同居关系的行为。
重婚与“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主要区别在于婚姻关系的法律效力。重婚是指在法律上存在两个或多个婚姻关系,其中一个或多个婚姻关系是无效的,而其他婚姻关系则是有效的。这意味着,重婚的当事人可能会面临刑事责任,同时他们的婚姻关系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指已经有合法配偶的情况下,与他人建立婚外同居关系。这种行为虽然违反了婚姻忠诚的原则,但并不会导致婚姻关系的无效。在离婚时,如果一方证明了对方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事实,可以作为离婚损害赔偿的依据,但不会直接导致婚姻关系的无效。
重婚可以分为法律上的重婚和事实上的重婚。法律上的重婚是指已经结婚的一方又与他人登记结婚的行为。事实上的重婚是指虽未登记但确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行为。根据《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后发生的以夫妻名义非法同居的重婚案件是否以重婚罪定罪处罚的批复》的规定,已登记结婚的一方与他人又登记结婚或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应认定为重婚行为并予以法律制裁。
事实上的重婚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如果双方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则构成事实上的重婚;如果双方没有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则不属于刑法予以处罚的范围,而属于婚姻法禁止的行为。
《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二条明确规定,“婚姻法第三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根据这一规定,有配偶者与他人婚外同居,其直接构成离婚的法定理由,同时无过错的配偶一方有权提起离婚损害赔偿请求。
如果因娶了有精神病的妻子而状告婚检部门,请求法院判令婚检部门赔偿其宣告无效婚姻诉讼费和精神损失费等纠纷,关键是审查婚检部门有无过错。
在进行婚检时,如果女方并没有任何精神病症状,且否认自己有精神病史,并在婚前医学检查表中亲笔签名,而精神病诊断主要依靠病人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在既无病史资料又无临床表现的情况下,婚检部门不可能作出精神病的诊断。任何婚检机构也不可能到每个前来婚检者的家庭去调查其有无既往病史,故婚前检查与该无效婚姻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婚检部门没有过错,婚检者自述是否真实的风险应由婚姻当事人自己承担,故法院应驳回男方的诉讼请求。
在婚姻关系无效的情况下,与他人结婚是否构成重婚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某男与某女登记结婚后,又与别人登记结婚,后来某男对其前婚向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称婚姻登记机关违法要求予以撤销。婚姻登记机关审查后,确认某男与某女的婚姻登记违法,决定撤销其结婚登记并收回结婚证书,某男两次登记结婚的行为是否构成重婚。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无效婚姻只有经法院依法宣告为无效婚姻后才自始无效。修订后的《婚姻法》规定,婚姻登记违法的,婚姻登记机关有权撤销该结婚登记。在某男与某女的结婚登记未被婚姻登记机关确认违法前,双方均应受其约束,而某男又与别人登记结婚的行为当然构成重婚。
对于夫妻签订的“忠诚协议书”的效力问题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夫妻“忠诚协议书”是法律明确要求的内容,属于法律赋予的基本权利,法院应予以认可。另一种观点认为,夫妻之间的“忠诚协议书”应由当事人本着诚信原则自觉履行,法院不能赋予其强制执行力。还有观点认为,婚姻关系是契约关系,夫妻在签订“忠诚协议书”时应考虑违约所要付出的成本。
笔者认为,对于夫妻签订的“忠诚协议书”应当认定为有效。因为其符合《婚姻法》的基本精神,给付的赔偿金具有违约赔偿性质,这种协议应当受到法律保护。但这种协议也是可撤销的,如果当事人在协议签订后反悔,认为该协议显失公平,或者是在对方要死要活、苦苦相逼情形下被迫无奈签订的所谓“忠诚协议书”,则可以在协议签订之日起一年之内提出撤销申请。
妻子擅自中止妊娠是否侵犯了丈夫的生育权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生育权是男女公民依法通过自然或人工方法繁衍抚育后代的权利,是自然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对于夫妻双方来说,丈夫和妻子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生育权。
然而,当夫妻之间生育利益发生冲突时,妇女应当享有生育的最后支配权。如果妻子不愿意生育,丈夫不得以其享有的生育权为由强迫妻子生育。妻子单方终止妊娠不构成对丈夫生育权的侵犯。在这个问题上,法律必须保障妇女不受他人干涉自由地行使生育权。
国际上一些国家的法律和司法判例也明确肯定了妇女的堕胎权,否定了丈夫对妻子流产的同意权。因此,妻子擅自中止妊娠并不侵犯丈夫的生育权。
生育子女是我国多数家庭的重要职能之一,夫妻双方期望能够生育自己的孩子,享受天伦之乐。然而,当夫妻双方的生育权发生冲突时,应当有法律上的救济途径。
如果法律上认定妻子擅自中止妊娠不构成对丈夫生育权的侵犯,而又不允许丈夫以此为理由提出离婚,实质上就是强迫丈夫娶一个不愿生育的配偶,严重侵害了公民的生育权。因此,夫妻因是否生育问题产生纠纷、导致感情确已破裂的,应作为离婚的法定理由之一。
在调解无效时,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婚姻法》第三十二条“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的规定判决准予双方离婚。
某案中,女方以丈夫与婚外异性交往超出一般朋友关系、造成其家庭不睦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判令第三者立即停止插足自己的家庭、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5万元。女方的请求是否能得到法院的支持?
答:根据最终修订后的《婚姻法》,并未规定所谓“配偶权”,更没有规定配偶可以追究第三者的民事赔偿责任。目前,起诉第三者要求其承担侵犯“配偶权”的责任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婚姻关系的建立以感情为基础,解除依据感情是否破裂。因此,法律只能规范人们的行为,而不能规范人们的情感。
双方结婚后,男方因嫖娼被公安机关处罚,女方起诉离婚,男方在法庭上写了保证书称将和女方和好如初,不再对不起女方,如果再次出现,放弃所有家产。然而,在女方撤回离婚诉讼后,男方又因在娱乐按摩场所嫖娼被处以行政拘留并罚款。女方再次起诉离婚,并要求按照保证书履行,男方不同意。请问这种保证书是否有效?
答:保证书是男方在法庭上当着法官的面写下的,是对夫妻共同财产处分的真实意思表示,其应当预料到如果再做出对不起女方的事情,离婚时不应分得任何夫妻共同财产。该保证书既体现了夫妻应相互忠实的立法精神,亦符合社会道德的标准,故该保证书对夫妻处分共同财产的行为是有法律约束力的,应当得到法院的支持。
夫妻一方擅自将大额的夫妻共同财产赠与他人,侵害了另一方的财产权益。在审判实践中,应当如何掌握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原则?
答: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对共同财产具有平等的权利。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做重要处理决定时,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夫妻一方非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将共同财产无偿赠与他人,严重损害了另一方的财产权益,有违民法上的公平原则,这种赠与行为应属无效。
夫妻共同财产是基于法律的规定,因夫妻关系的存在而产生。在夫妻双方未选择其他财产制的情形下,夫妻对共同财产形成共同共有,而非按份共有。根据共同共有的一般原理,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财产应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夫妻对全部共同财产不分份额地共同享有所有权,夫妻双方无法对共同财产划分个人份额,也无权在共有期间请求分割共同财产。离婚时财产分割的原则是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根据实际情况,男方也许只能分到40%的夫妻共同财产,故一方究竟得到多少份额是未定的。因此,夫妻一方擅自将共同财产赠与他人的赠与行为应为全部无效,而非部分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