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中的误工费及其计算方法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18
一、误工费的定义
误工费是指在道路交通事故中,赔偿义务人应向受害人支付的因伤害导致受害人在治愈之前无法从事正常工作而实际减少的收入。误工费包括受害人的工资、资金、津贴和课酬等各项收入,无论是全日制工作还是兼职工作。根据差额赔偿原则,误工费应以实际减少的收入为依据。例如,当受害人是某个单位的员工时,单位并不一定会扣发部分或全部收入;而当受害人是企业经营者时,则不包括其所丧失的企业经营利益损失。
二、误工费的计算方法
误工费的计算基于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误工费包括两部分:一是伤者本人治疗创伤导致的误工费用,二是交通事故当事人及其亲属或委托代理人处理交通事故导致的经济减少费用。受害人的误工时间根据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治证明确定。如果伤残导致持续误工,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伤残最终确定前一日。伤残评定时机根据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程度评定》(GB18667-2002)的规定进行。目前,公安部正在起草《人身损害受伤人员误工损失日评定通则》,待发布后,可依据该通则计算误工时间。对于有固定收入的当事人,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进行计算。对于无固定收入的当事人,误工费按照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进行计算。如果当事人无法提供最近三年平均收入的证明,可以参考河北省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进行计算。误工费的计算公式如下:1、有固定收入人员的误工费赔偿金额=正常情况下的劳动工作收入-事故受伤后的劳动收入2、无固定收入人员的误工费赔偿金额=最近三年收入总和÷3年÷12个月×误工时间,或参考受诉法院所在地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误工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