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12-15
婚姻自主权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规定,自主决定其婚姻的缔结和解除,不受他人干涉的人格权利。它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属于事实层面的权利。而婚姻自由体现的是婚姻内在价值的体现,是对自由意志的支配。
婚姻自主权与婚姻自由的关系是,婚姻自主权是对婚姻自由的肯定和界定。婚姻自主权是婚姻自由的一种具体表现,是婚姻自由的事实层面。婚姻自由是婚姻自主权的价值层面,是对婚姻自主权的评价。
由于经济基础的影响,婚姻自主权并不一定导致婚姻自由的实现。无论是结婚还是离婚,经济因素都会影响婚姻自主权的行使。只有在消除了经济因素对选择配偶的影响,才能普遍实现婚姻的充分自由。
婚姻自主权更多的具有法律属性,而婚姻自由更强调伦理色彩。婚姻自主权是一种权利,婚姻自由是一种制度。婚姻自主权是在婚姻自由制度下产生的,并受婚姻自由制度的制约和调整。婚姻自由制度是对婚姻自主权的概括和升华,为婚姻自主权的行使提供制度保障。
婚姻自主权常常无法落到实处,因为妇女在家庭中所处的经济地位以及家庭责任的过多,导致婚姻自主权受到限制。因此,婚姻自主权需要法律明确规定。而婚姻自由则容易受到观念和传统的冲击,是一种伦理价值选择。
为了保障婚姻自由原则的实现,我国婚姻法规定了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这是为了防止婚姻建立在财产基础上,而不是爱情基础上。婚姻以爱情为基础,但爱情的基础又是什么,法律不能强求一律。禁止一方当事人借婚姻索取财物是一种道德主义立法倾向,但法律不能干预个人的道德选择。
新婚姻法反映了法律的人文关怀,试图将婚姻家庭生活引入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轨道。然而,法律对婚姻的规定不能完全限制个人意愿,婚姻应以爱情为基础,但如果以不忠实为由强行维持已崩溃的婚姻则违背了婚姻自由的原则。
婚姻自由原则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离婚自由是解除婚姻关系的自由,是结婚自由的必要补充。离婚自由的建立经历了许多坎坷和两难。婚姻法的发展越来越强调尊重和保护婚姻自主权,尊重婚姻关系的本质,这是婚姻法律制度先进化的标志。
关于离婚自由是否应当进一步限制的争论,反映了对婚姻自由的不同看法。然而,从我国的立法实践来看,对离婚自由的限制并没有增加,而是逐渐放宽。离婚自由的限制只会使婚姻当事人的矛盾无法舒解,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婚姻制度的发展需要平衡个人意愿与社会利益的矛盾。法律应当尊重个人的婚姻自主权,同时也应当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共利益。